宁海湾曾经的“捕鸟人”变成“护鸟者”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6-09 07:42   

“垃圾号”的守望

再往前开,就是胡胜江所说的很远很远的狗山岛了,不曾想,在那里偶遇了他一路和我提及的“垃圾号”。

“有清爽的住所,鸟类才会搬来住,跟人一样嘛!”这是胡胜江和“船老大”们最朴素的想法,所以,海洋垃圾一直是他们最大的烦恼。因为天天捞,天天又会冒出来,尤其落潮后,无人岛的海滩上就会留下潮水带来的大量垃圾,很影响鸟类的生活环境,因此,他们启动了一艘渔船,交由6位“船老大”负责,并给这艘船起了个外号——“垃圾号”。今天在船上的是尤忠平。

这会儿,“垃圾号”已经靠岸在狗山岛礁石边,它也似胡胜江那艘“浙宁渔休66009”般有十几吨大小,只是甲板上没有常见的、堆得高高的蟹笼,而是一大堆的细枝条、残缺的贝壳等,其中还有夹杂着塑料类制品。

尤忠平此时已离船爬上岸边的石礁,他弯腰在礁石上清理横七竖八的竹木枯枝,偶尔看到几只醒目的塑料袋缠在枝丫上,便将它们清理,放成一堆。

“好家伙,又是满满一船!”胡胜江在我身旁嘀咕了一句,便将船靠了过去,准备搭把手。不一会,两人合力清理下来的垃圾,就占了大半的甲板。尤忠平嘟囔道:“今天垃圾不少,早上七点出的海,才两个小时就装满一船了!”

52岁的尤忠平仍坚守着捕鱼为生的老行当,在捕捞期,他每天开着他那艘四五吨大的捕鱼船四五点钟就出门了,到天黑才回来。像今年他捕到最大的鱼是一条3斤多重的大黄鱼,卖了6000多块钱!捕捞非常忙碌,比海鸟起得都早,归来得还要晚,跟巡岛时间错位了,所以像尤忠平这样的“船老大”便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守护海鸟。

“每次拉网,都会拉上来不少垃圾,换作以前,可能就扔回海里了,现在,我把垃圾全都拖上船,装好,带回到岸上。”尤忠平用手比划了两个大麻袋的大小,这是他出海的必备装备,也是这里所有渔老大们不可缺少的配备。而这群“船老大”,也成为了那艘“垃圾号”主要掌舵人。

其实,无论是巡岛的渔船,还是“垃圾号”,这样的守望看似微小,却都扎扎实实融在守护者的生活里,我相信,正因此,守护才能长长久久,牢不可破。

群鸟的馈赠

胡胜江的船驶到横山岛附近海面,渔船便多了起来,他站上船头,向几米开外的一艘漂浮着的“浙宁渔休66030”隔空喊话:“老尤!有客?”

“有!满的!”对面船舱,探出一个脑袋,嘴角咧开,眼眉上扬,他就是尤国成。

这会儿,尤国成满船的客人已送上了横山岛景区,他和妻子则留在船上烹制船餐。“瞧!鱼、蟹、螺齐全了,透骨新鲜。”他拉起挂在船边的网兜,朝我们这边晃了晃。

在宁海湾,尤国成这样的“船老大”还有另一个身份“海上渔家乐”的老板,即开船接送游客观光旅游,并在船上烧制海鲜招待游客,这是宁海湾7年前兴起的职业。那时,尤国成所在的沿海半岛小镇强蛟镇刚搞旅游开发,海鸟就是这里最大的“卖点”,这里滩涂和湿地生长着可供鸟类食用的贝类、鱼虾和浮游生物,形成了水、鸟、鱼独特共存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

“要问我们这里鸟多到什么程度?船一开过,哗的一下,几千只鸟飞起来,多壮观!”尤国成一脸自豪地自答自问。他说,每年观鸟的人很多,游客来了,生意便也一单接一单地来,也正是那时候开始,这个土生土长的强蛟镇人,对鸟类有了“捕鸟、掏鸟蛋”之外的感情,他开始宝贝起他们从小习以为常的海鸟,亦如这里50多个“海上渔家乐”的老板。

能不稀罕鸟吗?在尤国成眼里,海鸟的馈赠还是一笔一笔最实在不过的账单:接一桌船餐,大概有近2000元的收入,旺季的时候,生意太好,根本忙不过来,一年下来,收入十多万元是轻轻松松的。而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他15岁便出海捕鱼,每天凌晨三四点出门,晚上十点多回家,风里来雨里去,最多的那一年,也就赚到十几万元,却比现在艰辛得多。

“这几年,我们家买房子的40万元,儿子上大学每年五六万元的开支,全是这海上渔家乐里赚来的。”尤国成觉得,这些收成归根到底就是生生不息的群鸟带来的,海岛的鸟与海岛的渔民就这样建立了崭新的连接。

(原标题:宁海湾曾经的“捕鸟人”变成“护鸟者”)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醉 共享联盟宁海站 徐铭怿 蒋攀 吴立高  编辑:见习编辑 王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