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场引领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奔共富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6-07 11:00   

浙江日报讯 2000亿元!全国百强县、全省“第一县”慈溪又迈上新台阶。

2020年,慈溪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8.30亿元,同比增长4.8%。由此,慈溪也成为浙江省首个GDP超2000亿元的县(市)。

GDP总量不断增加,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发展水平。2013年,慈溪市GDP首次突破千亿元。7年后,又昂首挺进GDP“2000亿元俱乐部”。

产业兴旺、创新活跃、动力强劲。梳理“2000亿”背后的增长逻辑,除去这片土地与生俱来的敢闯敢试、力争上游的豪迈气概,一条由市场牵引、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体创业创新活力、驱动力的产业共富路径清晰可辨。

民营经济就是富民经济。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必须让更多民营经济体发展起来。

作为民营经济强县,近年来,慈溪从顶层设计出发,由营商环境入手,纵横捭阖、飞针走线,创造实体经济、出口贸易、制度变革等一个又一个“慈溪奇迹”的同时,也摸索出市场驱动民营经济提质扩面增效的诸多实践经验,树立起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新的“慈溪样本”。

于是,奔腾不息的杭州湾畔,在拥有光荣创业史的三北大地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风景——

在乡村,慈溪打破村庄地域边界成立片区党委,通过发展共谋、事务共商、资源共享、产业集成,探索组团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发展路子。村子里的机会越来越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致富。

在田野,越来越多青年人投身农业创业,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涌现。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慈溪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千千万万的中小规模农户变成“老板”。

在城镇,“大鱼引领,小鱼活跃”,广大制造业民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区域明星企业、龙头企业带动下,慈溪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局面,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成为慈溪人发家致富的重要载体……

2020年,慈溪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08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50元,全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到1.64:1,向共同富裕扎实迈进。

握指成拳、“兄弟”齐心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奔共富

初夏时节,慈溪市匡堰镇倡隆村的楝树下典范村项目工程加快推进。作为该镇全力推进党建引领南部片区组团发展的先行发力点,项目除对区块公共环境进行整体提升外,还将通过植入民宿等业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秘色瓷艺术村落”。

奔向共同富裕,乡村是绕不开的话题。可是在基层,各村自打小“算盘”、寻思“小九九”的情况并不鲜见。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怎样才能让“沉睡”乡间的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

这两年,慈溪紧抓“抱团发展”的“牛鼻子”,创新推行“党建引领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模式,即打破村庄地域边界成立片区党委,将两个及以上的村联合起来,由片区内的浙江千名好支书、兴村名师等优秀村书记或镇下派优秀机关干部担任片区联合党委书记,片区内各村发展共谋、事务共商、资源共享、产业集成。实践中,慈溪各乡镇街道又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摸索出了“产业集聚”“土地集聚”等多种组团模式。

逍林镇的制鞋是一大特色产业,该镇推动振兴村等5个制鞋产业集中村组团发展,统一建立创新设计等公共平台,打造片区统一市场,2020年拖鞋产业产值达18亿元,比上年增长30%;龙山镇徐福村年经营收入超千万元,但开发接近饱和,而邻村土地资源丰富。组团后,徐福村出资金,田央村和筋竹村提供土地,以股份合作形式推进乡村改造提升、旅游资源开发等项目;崇寿镇傅家路、傅福、健民3个村组成了联合发展片区,在片区党委谋划协调下,美丽经济体验区等项目从蓝图走向现实……

资源优化整合,吸引更多资本反哺乡野的同时,也为乡村带来更多机遇。在匡堰镇政府的支持下,该镇南部片区各村出资成立忆山文旅公司,从事辖区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开发。“梅三代”戚军洋带动周边梅农一起搭建更大平台,打造杨梅“全产业链”,当地不少梅农吃上了“电商饭”。

截至目前,慈溪已建立8个市级片区、18个镇级片区。根据《关于加强党建引领高质量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试行意见(征求意见稿)》,2021年底前,慈溪要培育40个市、镇组团发展片区,覆盖村比例达到50%。

“大鱼引领,小鱼活跃”块状经济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说到慈溪,很多人会联想到小家电、轴承等一系列全球知名的块状经济。慈溪能以占全国1/7000的土地,创造全国1/500的生产总值,这些“嗅觉”敏锐、韧性十足的块状经济功不可没。

实际上,块状经济的自身发展逻辑,正是实现产业共富的一条重要路径。在这片创业热土上,“大鱼引领,小鱼活跃”,在区域明星企业、龙头企业带动下,形成了产业集聚、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共生共荣”局面。

慈溪周巷镇以小家电生产闻名,其中又以云城村最有代表性。该村有200余家民营企业,卓力电器集团主导产品电熨斗年产2000万台以上,约占国际市场1/4份额,规模全球第一;月立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电吹风制造工厂之一,2020年个护电器产品出口量全国第一。为卓力、月立等龙头企业配套的规模企业在村内就达几十家,形成全链式发展。

轴承产业作为慈溪横河镇特色产业,不仅有年产值以数十亿元计的行业龙头企业慈兴集团、环驰轴承集团有限公司等,也有年产值在5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的中型企业,还有诸多一呼百应的配套、协作小企业,他们共同组成了区域特色轴承产业生态圈。

截至2020年底,慈溪已形成全国最大电熨斗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电吹风基地等块状特色产业37个,形成了“小产品、大市场”式的产业链群、“小资本、大集聚”式的产业集群、“小企业、大协作”式的产业业群。块状经济不仅是慈溪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成为慈溪人发家致富的重要载体。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八八战略”给慈溪这样的典型县域指明了发展方向。当前,慈溪占地30公顷以上工业集聚区34个,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整合提升块状经济发展成为该市区域制造业产业治理的当务之急。

前不久,慈溪制造业全域产业治理工作会议吹响集结号:痛下决心,狠下功夫,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全域产业治理,努力打造全省标杆!今年,慈溪将组织实施全域产业治理项目36个,超额完成宁波下达的整治提升“低散乱污”“两小”企业数量和低效企业提升目标任务,力争亩均工业增加值、规上企业亩均税收提高10%以上。

聚沙成塔、育树成林

为市场主体培育发展

营造更优环境

“小老板”多,是人们对慈溪的鲜明印象。多年来,慈溪人发扬“四千”精神,凭借民营经济为主线的县域发展模式,搞活了一方经济,致富了一方百姓。目前,慈溪全市拥有近19万户市场主体,在宁波各区县(市)中位列第一。

“小老板”多,首先是创新思路活、创业机会多。1999年,慈溪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工商登记,以“经济实体”身份参与市场竞争;2001年,慈溪又诞生全省第一家经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成为浙江家庭农场的发源地和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祥地之一。近年来,慈溪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全市农业企业35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9家,专业合作社421家,入社农户9000余户,工商登记家庭农场1000余家。

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在坎墩大学生农创园,几十位大学生逐梦而行,创造了青年人投身农业创业的“慈溪范本”。目前,慈溪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600多人,引导青年返乡下乡创业创新120余人,居宁波各区县(市)前列。

慈溪还将力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通过机制创新,让小农户拥有更多参与产业化经营机遇,强化利益联结迈向共富。同时,推动农村改革扩面、提速、集成、创新,促进城乡要素交换、流动,持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一产”活、“二产”强,“三产”也不甘落后。去年来,慈溪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促进互联网与各类消费业态深度融合,以直播经济为代表的新商业初具规模。慈溪还以文旅融合为抓手,依托南部秘色青瓷古韵板块、东部山水氧吧乐动板块、北部沧海桑田农业板块、都市人文风情休憩板块等四大板块,着力发展民宿等休闲旅游产业,龙头企业、社会资本纷至沓来。

蓬勃发展的“三产”服务业不但培育出更多“小老板”,也拓宽了就业面。去年,慈溪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62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0.2万人;市级新增创业实体2.39万家,实现创业带动就业7.73万人。

共同富裕的基础是公平和谐的发展环境。近年来,慈溪深化“跑一次”“进一窗”“办一事”等改革,县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通过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创新举措“和谐促进会”,120万慈溪新市民和105万本地户籍居民融合发展。“新市民素质提升”工程连续实行了8年,每年都有10万名新市民借此获得综合知识和实用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共有1万多名外来人员走上了企业生产、财务和经营等管理岗位。


(原标题:慈溪:市场引领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奔共富)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邵滢 张天叶 翁云骞  编辑:见习编辑 王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