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沈达
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一群银发飘飘的动漫爱好者惊艳全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本届动漫节首次探索“银龄动漫”模式,举办特色活动,老奶奶Coser登上舞台,“汉服奶奶”“电竞外婆”等精彩亮相,不少银龄观众来到现场和年轻人共赴动漫盛宴。
动漫曾被视为“年轻人的专属”,但这一固有认知正悄然被打破。自动漫文化在中国扎根发展,最早一批观众已步入中老年,而国漫的崛起更是让不同时代的观众找到了情感共鸣。当81岁的“汉服奶奶”与扮演《黑神话:悟空》中“杨戬”的“10后”少年并肩而立,我们看到,热爱从未被年龄定义,这种代际融合的文化图景,恰恰彰显了健康社会应有的包容性与多元性。
这种现象背后是文化消费观念的升级。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提升,新一代“银发族”拥有更高的教育水平、更强的社交需求和更前卫的消费观念,正在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多元文化。动漫节这类年轻态的文化场域,对他们而言不仅是怀旧的窗口,更是融入潮流、促进交流的桥梁。
从产业视角看,银发群体的加入为动漫市场开辟了新的可能。国际经验颇具启示:日本已有专门面向中老年群体的动漫杂志,欧美的怀旧IP衍生品经济持续升温。反观国内,针对成熟年龄层的动漫内容开发仍处蓝海。若能精准把握这一群体的审美需求和精神追求,或将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当然,也有部分质疑的声音。有人认为老年人参与动漫节是“蹭热度”“博眼球”,这种观点恰恰暴露了根深蒂固的、狭隘的年龄偏见。文化本无门槛,追求精神愉悦的权利更不应被年龄定义。以自己热爱的方式传承优秀文化、张扬文化自信,何错之有?一个文明的社会,应当允许每个人在任何阶段都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精神栖息地。我们期待更多中老年爱好者能打破心理藩篱,坦然拥抱自己的热爱。
在人口结构变化与文化消费升级的双重背景下,“全龄化”正在成为文创产业的关键词。无论是创作者还是平台,或许都该重新思考那个最本质的问题——好故事究竟为谁而讲?答案显然比我们想象的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