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重灾区的制造业和互联网大厂最近风向变了,多家企业因“不准员工加班”上了新闻热搜。强制双休、HRBP到了下班时间轮番赶人、公司大楼断电……大厂们为了不让员工加班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常态化996”摇身一变成了“反内卷”的急先锋,让人不禁感慨“职场风向可能要变了”。
内卷严重的加班文化并不是值得赞誉的美德,反而是职场中的慢性毒药,会降低工作效率、侵蚀员工的身心健康。热播剧《凡人歌》中,那伟的公司就是“无效加班”的缩影,员工加班时无事可做,只是单纯地熬时间,时不时假装汇报工作窥探领导动向,领导走后其他人才能下班。更有甚者,正常上班时间消极怠工、加班时间才正经工作,将这种畸形病态的加班文化扫进垃圾堆,才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就是上班时间内做完的,“非必要不加班”应该成为社会的共识。
“反内卷”风潮意味着职场生态或许将会有所改善,劳动者也应当借助这股春风,将“下班羞耻感”狠狠地丢进垃圾桶。拒绝“领导未走我不敢离”的潜规则内化为自我规训,当工作结束后,该下班就下班吧,只有劳动者自己摆脱了“下班羞耻感”,才能共同助力良好职场生态塑造。
在为推行“反内卷”的企业叫好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回顾一下我国《劳动法》中的规定。《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基于《劳动法》,备受诟病的“996”工作制早在几年前就被人社部和最高法明确为严重违法。
在了解法律规定后,我们会发现,如今冲上热搜的“反内卷”“非必要不加班”,本质上都不过是企业重新回到了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企业遵守《劳动法》的规定却成了让人庆贺的新闻,恰恰反衬出职场长期游离于法律框架之外的荒诞现实。何时“非必要不加班”不再成为头条,何时“8小时工作制”让劳动者习以为常,何时企业员工不再抱怨工作做不完,那时才标志职场生态迈入健康常态。
企业“反内卷”是好趋势,但凡事都怕一刀切。有了曾经强制“996”“自愿加班”的前车之鉴,网友都在担忧这股“不准员工加班”的风潮会不会变了味儿,变成员工将未完成的工作带回家处理的无偿加班。让“非必要不加班”落到实处,还需要企业结合实际的生产情况,合理规划工作周期和员工的工作量,让工作尽可能在工作时间内完成,确实需要赶工期加班的,也要遵守《劳动法》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我们由衷地希望企业“反内卷”“非必要不加班”能成为一种常态,大家不再会抱怨“为什么总有加不完的班”,工作上更注重实效而非形式。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改善职场环境,“非必要不加班”这一打工人共同的愿望终有一天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