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备受关注的“长春高空抛物致死案”迎来最终结局,最高人民法院已对被告人周某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死刑复核一案依法作出裁定,核准周某死刑,立即执行。遵照最高法下发的死刑复核裁定,周某当天被执行死刑。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层楼房越来越多,高空抛物现象“屡见不鲜”,受到处罚的却是寥寥无几。
“扔出去又不一定会砸到人,砸到了也不一定能查到我。”这一现象无疑助长了高空抛物者的不良风气和侥幸心理,对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构成严峻挑战。
高空抛物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即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物件,在重力的作用下也会变成致命武器。轻则造成擦伤、骨折,重则可能导致残疾或死亡。路边停放的车辆、公共设施及其他个人财物也是高空抛物事件中最常见的受害者,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在此次案件中,周某因不能自食其力,产生厌世、仇视社会情绪,6天内恶意高空抛物10多次,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一事件无疑是对公共安全的重大挑战,同时也暴露出城市管理与社区监管存在的漏洞。如果在这段时间里,相关部门或社区能够及时介入,哪怕只是一次有效的干预,都有可能阻止这场灾难的发生。
然而,高空抛物案件往往存在取证难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小区没有完善的监控系统,即便有监控视频,但由于楼层过高、角度问题等因素,很难清晰识别具体的责任人。高空抛物事件通常发生在短时间内,且地点随机性强,目击者较少,加之证据收集困难,都让高空抛物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
面对高空抛物,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应承担起监管职责,定期组织清理过道、楼梯间杂物;在易发高空抛物的重点区域增设监控摄像头,确保全天候、无死角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固定证据;鼓励居民之间互相监督,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控网络;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由社区、物业、居民共同参与的监管体系。
社会层面上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持续普及高空抛物的社会危害,提升公众的法治意识和公德心,营造全社会共同抵制高空抛物的浓厚氛围,提升全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当前法律规定和惩罚力度显得相对薄弱,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细化高空抛物的定义、分类和量刑标准,提高对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定最低刑期和罚款上限。对多次违规者或故意犯罪者加重处罚,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有力的法律威慑。确立对高空抛物行为的零容忍立场,无论是否造成实际损害,一经发现即启动相应处罚程序,以此彰显法律权威和维护公共安全的决心。
解决高空抛物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单一依赖严惩未必能达到最佳效果,需要政府、社区、物业管理公司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法律、行政、技术、教育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打击高空抛物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营造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