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画出一个个“圈”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06 09:21   

配齐一辆新能源汽车所有零部件,这个产业圈需要多大?在长三角,答案是:只需4小时车程。

据嘉兴发布报道,在嘉兴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某汽车品牌全生态智慧工厂,芯片、软件“大脑”由上海提供,动力电池“心脏”由江苏制造,新能源增程系统“法宝”由安徽生产,而整车最终在桐乡孕育而生。上升为国家战略6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走深走实,4小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圈,正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进入“第二个五年”。6月5日,“长三角人”相聚在温州,将进一步推动破解深层次问题,提升发展质量效率和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好经济增长极、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作用。都市圈、产业圈、交通圈、创新圈、生活圈、文化圈、生态圈……长三角一体化要取得新的重大突破,需要把这只“角”变成更多的“圈”。

画圈先破圈。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其实也是各个领域从“有界”到“无界”的过程。在物理空间,“轨道上的长三角”不断加速,不断打破原本的“地域圈”,让长三角的“同城感”越来越强,实现“跨域无感”。6月15日开始,长三角将新增一条上海出发的超级环线高铁,将上海、南京、合肥、杭州等4座长三角中心、副中心城市串联,单向行驶里程超过1200公里。目前,长三角内部各类轨道交通跨省、跨市连接,一体化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除了交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成效明显,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协同创新让要素在长三角自由流动,多领域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刻变化。当然,未来“破圈”的过程仍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还须加大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期待更多“边界”消失,使长三角三省一市真正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好邻居”变“一家人”。

今年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选择了温州。其实,长三角城市中温州处于东南角,地理位置上并不是腹地。但是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所说:“这是长三角一体化从‘核心圈’走向‘全域’的重要时刻。”6年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不断延至腹地、走向纵深、覆盖全域。一体化发展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高级形态,比一般的统筹、合作、协同的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因此,要充分激发全域之力,让区域内各种资源要素充分流动,一体化的成果才能更好、更充分地全面共享。而“全域”二字,不仅意味着更全面、更深入、更下沉,也意味着更触及底层逻辑,需要更多体制机制的变革。

真正覆盖“全域”,才能画出更多“圈”。不只是温州,以“全域”之姿融入这项国家战略,正在浙江更多城市上演。湖州提出积极融入上海已走过32年,早已厚积成势。但是,在新的时期如何搭上国家战略的快车,实现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融入?湖州已有答案。6月4日,湖州市研究制定《抢抓沪苏湖高铁开通机遇 全面接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加快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行动方案(2024—2026年)》。这是湖州首次提出全市域、全领域接轨上海,全域融入,是一个新亮点。除了主体、领域都变得更宽泛,从市级到区县都将建立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联系将变得更加紧密。

4小时产业圈、一小时交通圈、“一卡通”生活圈、共保联治的生态圈……当长三角变成一个个“圈”,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必将进一步提升,关于长三角未来发展新的想象空间也将愈发清晰诱人。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逯海涛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