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不妨多些自信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4-30 09:30   

五一假期来临,部分高校出于学生安全考虑发布通知,严禁以班级、学院名义组织外出旅游,也反对学生自行组织租车外出、团体旅游。同时,不少学校建议学生“与家人朋友结伴出行”。这一新规出发点是好的,但带来的社会观感却不佳,因此这类规定甫一面世,便遭到群嘲。

近年来,大学生出游途中出现险情甚至遭遇不测,确实偶见报道。站在校方的角度看,守护学生安全,是重大责任,也是颇大难题,要求学生在“安全模式”下出游,以免出事,初衷不难理解。况且,教育法规定,学校有权利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学生,学校对大学生出游方式加以限制,看上去也是有法理依据的,强化安全管理成效,也没有错。然而,这一切都不可绕开一个前提,这就是,大学生作为成年人依法享有的自主权和对现实与未来的“安排”,是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被“削减”、被干预的。学校以硬性规定的方式禁止学生自行组团出游,而不是循循善诱地劝说,既冰冷生硬,又不近人情,非常不妥。

大学生自行组团出游,向来有之,且一直热度很高。大学生藉此开阔眼界、增加历练、培育友情和爱情,自不待言,这是他们理应享有的一份人生快意。笔者的孩子读大学时也曾与同学结伴去外地玩耍过,收获满满。禁令反其道而行,对大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优良传统说“不”,这种因噎废食、画地为牢的举措,令人惊愕。

应该看到,此类禁令拒绝学生之间的组团方式,却对与亲友同行方式大为推崇,实质是将大学生的安全管理之责推给家庭,以“亲友佑护”法来分担隐性风险,这就有卸责之嫌。

鉴于一些高校开通家校群、规定学生请假必须经过家长同意、把成绩单寄给家长等,就该知道,围绕大学生出游出台禁令,绝非偶然。种种现象都指向一个事实:某些高校越来越习惯于将大学生当小孩子对待、越来越习惯于引入中小学化的管理手段。

一些高校这么做,显然是为了吸取过往教训,规避责任,厘清边界,避免出了事与学生家长发生无谓争议和冲突。在一些事务上动辄“一刀切”,则是为了更便于扁平化管理。近来,多所高校以安全为名,对学生使用的床帘大动干戈,急欲一撤了之,也是中小学化的管理方式在现实场景中的折射。在相关问题上,一些高校宁可“得罪”学生、损害他们的隐私权和尊严,也要极力压缩大学生的自主范围,暴露出这些高校在教育管理上的简单化、粗暴化思维。这是一些高校对大学生越来越缺乏包容、信任的根源。

大学之“大”是什么,可能有千百个答案,但开放、包容是极为重要、始终不能淡忘的内涵。对学生加以百般限制,这是不够包容;对社会抱有疑惧,在“打开大门”等问题上推一推动一动,这是不够开放。这样的高校是有些让人失望的。学生不是高校的“依附者”,也不是高校的私有财产,而是大学精神的传承者、书写者。因此,在诸多教育管理事务上,高校不该失去应有的自信,也不该失去应有的情怀。愿这类违背大学精神的事,少些再少些。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伍里川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