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打包费有时候真让人不知道钱花在了哪里!”选个口味也要收打包费,收取打包费但不一定提供包装,到店自取与外卖打包费用不一致……不少消费者表示,能接受外卖包装的成本,但打包费经常是一笔“糊涂账”,让人摸不着头脑。
现在订外卖时,商家都会收取一笔“打包费”,由于外卖配送之前需要将餐食包装好,涉及到餐盒、打包袋、一次性筷子、汤匙等,以及打包服务,那么这些成本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打包费。外卖收取打包费有一定的合理性,消费者也普遍能接受,但是商家收取“打包费”缺乏规范标准,有些不合理的现象让消费者感觉不适。
从消费者曝光的情况看,商家制定的“打包费”较为笼统,缺少明细规格,令人看不懂。比如,有的每个菜品都要收打包费,实际上却共用一个包装袋;有的按照订单收,可同一地址的多个订单,却用同一个包装袋;到店自取餐食,同样的包装却不收打包费;还有的打包费占比超过总餐费的10%,明显过高;有的收了打包费,却又额外收餐具费。收费标准不一,导致打包费极为混乱,诱发消费者不满和抵触情绪。
多收的钱去哪了?到底该收多少钱合适?消费者对打包费的质疑,乃是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希望在消费时能够明白自己的钱花到哪里去了,不想莫名其妙被商家“坑”。从法律上讲,消费者有权获得质量保证、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商家在收取打包费时应明确告知。显然,针对打包费这个收费项目,商家不仅需要明码标价,还要将收费明细化、合理化,让消费者能清楚了解,究竟为外卖包装花了多少钱。
目前,外卖平台对商家采取扣点制、推广费、引流费等收费模式,在一些重大促销活动期间,又会推优惠券、促销打折等,要求商家进一步让利。在层层收费的情况下,商家的利润空间遭到挤压,为了保住一定的利润,有的就将“打包费”当成了牟利工具。因此,基于长远经营考虑,平台需要适当调降费用比例,缓解商家的营利压力,并加强对打包费的管理,要求商家合规标注、规范收费。
打包费本质上属于一种服务费项目,监管部门可以发布收费标准,厘清收费范围、规格等,明确商家在提供打包服务的基础上才能照单收费,且必须做到清晰、量化、明码标价。同时,为了减少外包装资源浪费、倡导环保节约,可限制包装层数,要求商家减少外包装使用量,鼓励合并打包、共用包装等,并设置包装费最高占比,以防商家乱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