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人兴致勃勃齐聚长桌宴,结果桌上稀稀拉拉摆的都是毛豆、花生、海草等,手慢的游客还没动筷,菜就在“争抢”之中见底了……这幅略显“寒酸”的场景,近日就出现在海南保亭县。
4月12日,有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花费128元体验“千人宴”,结果连花生毛豆都没吃饱。对此,4月13日晚,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发布通报,称游客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此次“千人宴”活动属于商业行为,由于参与人数较多,该公司组织能力不足、服务不到位,导致无法正常配餐,菜品分布不均,消费者可凭票和付款记录办理退款。
乍一看,以道歉、退款为结局,这一轩然大波似乎安然“落地”了。但实际上,消费的人失了兴致,当地文旅市场丢了口碑,这些终究是无法“回到原点”的。
“千人宴”变成“毛豆花生宴”,为何引得“千人厌”?因为它把一些游客心心念念的民俗文化体验,异化成了变相捞金的消费陷阱。
近年来,旅游市场上一个鲜明的变化就在于,除了有形的风景以外,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在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体验中感受风土人情,获得精神滋养。就拿此番饱受争议的“千人宴”来说,它本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三月三”这一天,家家户户端出美酒佳肴,喜迎八方客,寓意美好,历史悠久。游客愿意花这128元,难道是冲着“排排坐,吃花生”来的吗?当然不是,他们所求的是体验未曾感受过的别样风情,品特色美食、赏民俗表演,在突破“安全社交距离”的同食共舞中,抛却现实压力,尽情放松身心,以文化之美来滋养灵魂。
平心而论,这些特色民俗体验项目,发掘好了是吸引游客的“独门秘诀”,可如果任由其变成新的“宰客密码”,那原本令游客神往的“文化味”,可能就变成了只顾商家利益、不顾游客权益的“铜臭味”,要是给游客留下“宰客,就是当地民俗”的负面影响,可就得不偿失了。正如此次参加“千人宴”的游客,本是将当地文旅美名“一传十,十传百”的一千人,结果却变成了劝人“别来踩坑”的一千人,一加一减之间,当地文旅口碑折损了多少自不必言。
在文旅市场“春风得意”的当下,愈发注重文化体验是一个新趋势,而这份宝贵的“文化味儿”,离不开游客的“千里奔赴”,离不开商家的“爱惜羽毛”,更离不开当地的有效谋划与严格监管。无论何时,文化都不应成为商业利益的牺牲品,特色民俗也不应异化为变相宰客的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