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博物馆 让乡村更好地“生长”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9-20 09:27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乡村博物馆,承载乡村历史与文脉,是根植于乡村、留住乡村记忆、文旅融合背景下应时代而生的产物。作为“浙文惠享”的重要内容,乡村博物馆被列入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日前,萧山12家乡村(社区)博物馆全部获得认定,成为散布在乡村的一道独特人文风景,也为乡村共富提供了新的动能。

梳理乡村博物馆这张名单,可以看到萧山乡村文化的图景:如以当地历史名人故居为基底而建设的葛云飞故居纪念馆、汤寿潜故居陈列馆、葛理庸葛树滋故居纪念馆、沈佩兰故居纪念馆、楼曼文纪念馆、楼英纪念馆、陈朵如陈列馆,展示地域文化特色的东沙农耕博物馆,反映红色遗址的金萧支队萧山纪念馆、萧山抗战纪念馆、空军抗战纪念馆等。

乡村博物馆是地方的文化遗产,是建立在保护修缮历史古建筑、挖掘收藏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根据“一馆一策”制度进行的一项规划和保护工作。它展示了墙门宅院、小镇村落、乡土风情、人文风貌、历史风云、民族气节,有的一馆多用,楼上村史馆,楼下纪念馆(爱国教育基地),既能很好地普及历史文化知识,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也能增强村民的文化自豪感,从而更好将其利用好、传承好,真正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

振兴乡村的前提是了解乡村。走进乡村博物馆,就如同搭乘一列穿越古今的时空列车,外来者透过展示乡村历史文化的“第一扇窗”,可以更好地了解乡村文化土壤的属性,经验丰富的“老农”或能适时为其松土、播种,探索、培育更为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帮助乡村“鲜明”地生长。

今年8月,央视《跟着书本去旅行》聚焦萧山,播出9集系列纪录片,第一站就是萧山跨湖桥博物馆,以博物馆唤起了“书本旅行团”对萧山文化的探索欲,经典文学、历史名著“新”了起来,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活”了起来。

萧山12家乡村博物馆获得省级认定,可谓全市最多,区文旅局结合部分乡村博物馆特色,推出了宋韵之旅、巾帼旅游线路。在此基础上,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应拓宽发展形态,避免各乡村博物馆发展不均衡。在后续运营管理上,还需通过一定的财政扶持,集合各方社会力量,探索出一条富民强村的长效途径。各乡村博物馆也要形成合力,加强联动,把乡村的资源利用好,让村民、民间手艺人、乡村创客主动融入到振兴乡村的发展中来,形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互相驱动,以文化振兴带动产业振兴、生态振兴。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李沅哲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