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通告,多说几句又何妨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9-08 06:55   

9月7日,青岛一则“请救援负压救护车的市民就地静止”的通告上了热搜。6日夜间,山东青岛城阳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寻人通告:2022年9月6日20时17分,一辆负压救护车在城阳区春阳路与祥源路交叉路口发生交通事故。请参与救援的热心市民就地静止,做好个人防护,与家人保持有效距离,并立即与城阳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取得联系,配合落实后续防控措施。

通告字数不多,疑点不少,跟帖更多。通告之所以上热搜,笔者以为恰恰跟它的“字数不多”有关。

“就地静止”,这个表述引人注目。什么叫就地静止?通告没说,老百姓有些蒙:怎么操作?

救援了发生事故的救护车,但要配合后续防控措施,这个细节也引发争议。做了好事,难道还要被隔离?一些人想不通。有网友跟帖说:明白了,以后见义勇为不要上。这当然是情绪话。但通告的表达,客观上还是给人不好的观感。事后,人们可能记不得细节,只留下一个“听说青岛几个人见义勇为被隔离了”的整体印象。通告为什么就不能多说几句,交代清楚,提前防范这种不利导向呢?

而“负压救护车”是啥,对病毒传播影响几何,通告也没说。有人科普:负压救护车被称“最强口罩”,带病毒的空气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再排出,从而限制病毒由内向外传播。有人就此质疑对救援者隔离的必要性。是不是如此,需要专业人士判断,还应分析具体的救援过程,比如发生事故时救护车有没有打开过,等等。但是,通告同样没解释,就留着这么个“信息黑洞”在那里,让人遐想。

发通告要求就地静止,肯定有其合理考量。但我好奇的是,为什么就不能多费几句口舌呢?你解释几句,大家明白了道理,才能更好配合。现实中,类似这样惜字如金的通告,并不少见、各地都有。特别是在热点事件面前,其弊端显而易见。这背后到底是沟通能力低下带来的不敢说、不会说,还是官僚主义、高高在上带来的不愿说?这值得反思。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扶白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