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招风格一刀切,没必要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7-01 07:48   

近日,成都多家商铺店招改为拼音店招一事,以有关部门迅速纠错,更换为临时性的中文店招而告一段落。但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议性话题,“统一店招”还不时出现在城市治理的时空之中。

一位商户发布的视频显示,其店招为“贰两豌杂面”的拼音版本“erliangwanzamian”,右下角有小的中文店名。该商户说:“从远的地方看,谁能看得出来我这是面馆?”这位商户的“痛点”,我们隔着网页都能感受得到。

近年来,因“统一店招”而引发的舆情事件频频出现在公众眼前。此前,“番茄风”也在一些城市泛起波澜。2019年,上海静安区常德路街道边店铺招牌整体被换成了黑底白字,更是被网友吐槽为“墓地风”。

在媒体曝光之后,一些地方第一时间给出“整改”的答复,这种闻过即改的作风挺好。但有的时候,一个错误的方案被搁置、推翻之后,方案的主导者又要主导新一轮方案。更遗憾的是,一些地方似乎并没能从那些失败案例中汲取教训。

店招古已有之,向来是民间审美的自我升华、自我协调。很多时候,看上去凌乱的街头店招,却有一股内在的张力平衡着各个视觉和文本要素,体现出一种独有的美。上海南京路上错落有致、色彩缤纷的店招,素被人引为店招范例。硬生生将自然形成的“凌乱之美”变为刚性的“整齐之美”,想法虽好,但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使得个性化符号消减、店招文化弱化。典型例子,莫过于一些古色古香的古镇、老街,顶着一片板正、整齐却无趣的店招。这是对古老的、“野生”的传统店招的武断干预,结果让个性店招集体“消失”,让古镇、老街应有的古朴气息消失殆尽。

至于商户因“统一店招”遭受利益损失,更是常见的问题。“拼音风”吹拂之下,某店主便指责此举对其生意产生了一定影响。某地一奶茶店更是抱怨,换了店招后标志不明显,销售额下降了50%。

很多地方在统一店招时,铿锵表示,这样做是为了提升市容面貌、规范治理店招乱象,却淡忘了市容和店招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不顾商家通过个性张扬的店招揽客的核心诉求,硬将“店招整治”作为城市治理的风向标和突破口,无形中生发出很多矛盾、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某地仅一条路上的店招更换,政府就要投入100多万元。若是要推倒重来,造成的浪费更是可想而知。

对店招风格不能包容对待,是城市治理中一刀切意识的集中体现。店招并非不受“管理”,出于安全、规范的需要,对带有安全隐患、不合规制的店招进行优化、整治,可以有,但让整条街“千店一面”,有何必要?其间的逻辑着实凌乱。

城市治理贵在有精准度、有温度、尊重民意。在不放松监管的前提下,尊重和呼应群众的大众审美需求,既不大包大揽,也不独断专行,允许“市场之手”自我调节,健全和完善店招文化,让城市由里到外散发的美感更多元、更有烟火气,岂不是更好?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伍里川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