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之江,光耀亚洲——
10月28日,熊熊燃烧的亚残运会主火炬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徐徐熄灭,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圆满落幕,这个写在中国、属于亚洲的残运会故事画上完美句点。
习近平总书记说,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亚残运会作为亚洲最高水平、影响力最大、参与度最高的残疾人体育盛会,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展示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的舞台,铭刻下中国为国际残疾人体育运动发展作出的新贡献。
金桂之光与梦想之美竞相璀璨。短短数日“心相约,梦闪耀”的历程中,来自亚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残疾运动员,怀着光荣和梦想,以出色的竞技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向全世界奉献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体育盛会,携手奏响阳光、和谐、自强、共享的华彩乐章,凝聚起亚洲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这是继杭州成功举办亚运会后的又一盛举,“两个亚运,同样精彩”必将载入光辉史册。
一段精心筹办的历程
“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
——2014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时的讲话
心手相牵,温暖你和我;梦想升腾,照耀天与地。杭州亚残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文明盛会。
千里共此卷,最忆是江南。10月22日晚,在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当展现文明交流交融的“金桂花冠”传递“逐梦折桂,舍我其谁”的美好寓意,四海宾朋看到了自信从容的中国。当听障儿童与健全儿童同唱《我的祖国》、轮椅舞者与健全舞者协作共舞、全体表演者和志愿者带领全场观众用手语共同演绎主题曲《我的深情为你守候》,“你”“我”会聚成“我们”,架起了不同国家和地区联系的桥梁。当残奥会游泳冠军徐佳玲用充满科技感的智能仿生手高擎火炬“桂冠”,点燃主火炬,体育精神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
言必信、行必果,兑现中国承诺。办好杭州亚运会和杭州亚残运会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浙江和杭州的重大政治任务。亚残运会,是亚运赛事的另一个重要赛场。在亚残运会筹办过程中,我们始终按照“两个亚运,同步筹办”的要求来推进各项工作,践行“阳光、和谐、自强、共享”的办赛理念,遵循“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坚持与亚运会一样的标准、一样的服务、一样的状态,在总结运用好杭州亚运会经验的基础上,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乘势而上交出“两个亚运,同样精彩”的高分答卷。
时光回溯到2018年10月13日,在印尼雅加达亚残运会闭幕式上,印尼残奥委员会将象征“Ability(能力)”的盒子和亚洲残奥委员会会旗交给杭州,现场响起热烈掌声,从那一刻开始,亚残运会正式进入“杭州时间”。2019年7月3日,亚残奥委员会和中国残奥委员会、杭州市签署《杭州2022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主办城市合同》,杭州亚残运会筹办工作正式启动。
千金一诺,内化于筹办中每一个具体行动之中——
2020年3月23日,杭州亚残运会会徽“向前(Ever Forward)”、主题口号“Hearts Meet, Dreams Shine(心相约,梦闪耀)”正式向全球发布。会徽整体的视觉要素与此前发布的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风格保持一致,体现“两个亚运,同样精彩”。会徽设计者、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正达教授说:“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同一个赛场和赛道,同一个起点和终点,呈现出体育运动对所有运动员的平等。”
2020年4月16日,杭州亚残运会吉祥物“飞飞”正式发布。“飞飞”的设计灵感源自良渚文化中“神鸟”的形象,第一个“飞”,是鸟的飞翔,天高任鸟飞,寓意着人类社会包容、尊重、友爱的良好氛围;第二个“飞”,是残疾运动员追逐梦想,飞跃自我的精神状态。
“共梦想,同精彩”。2022年3月23日,杭州亚残运会智能手语平台上线,智能AI手语翻译官“小莫”惊艳亮相。在亚残运会期间,“小莫”为听障人士提供手语指引和观赛信息介绍,让无声的世界变得温暖且丰富多彩。而在赛场外,“小莫”也“出现”在了“掌上西湖西溪”微信小程序中,它还覆盖了西湖38处景区、643个景点。
亚残运会奖牌“桂子”在杭州亚残运会倒计时100天正式发布。“桂子”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良渚文化中“玉璧”和杭州市花“桂花”。每朵桂花都闪耀着光芒,像每个残疾运动员一样,有着自强不息、永不放弃的精神。
场馆是办赛的核心。杭州亚残运会19个竞赛场馆中,仅有2个竞赛场馆是亚残运会独立使用,其余17个亚残运会场馆则是与亚运会共享。在亚运会比赛结束后,10天时间便完成了各竞赛场馆的“丝滑”转场。“会说话”的观众手册、“摸得到”的服务指南、各类视觉辅助服务,亚残运会竞赛场馆功能完善、安全舒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在点滴细节之间彰显“中国温度”。
杭州黄龙体育馆,运动员乘坐无障碍接驳车。
10月12日,杭州亚残运会火种在首届亚残运会的举办地广州完成采集,不仅体现亚残运会精神和理念宗旨的延续,也体现了亚洲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薪火相传。在亚残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智能仿生手、智能仿生腿、智能导盲犬等数实融合的创新技术,在杭州“三江两岸”火炬接力中,让世人直观感受到了科技助残的力量,书写了山水之美与科技之新相得益彰的“杭州诗篇”。
五年来,多个日日夜夜艰辛筹办,浙江得全国之助、举全省之力,让杭州亚残运会如约而来,再一次彰显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五年来,从中央到浙江再到杭州,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靠前指挥、亲自推动、主动督导,广大亚残运会的参与者以辛勤付出、坚强毅力、巨大勇气,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五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以主人翁姿态关心、参与、服务亚残运会,以“浙江之窗”彰显“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少”的鲜明特色,以“浙江之窗”全方位展示我国社会文明程度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巨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深情回望,盛会如镜,映照梦想力量。杭州亚残运会共设22个大项、501个小项,共产生502枚金牌,21次打破世界纪录,72次打破亚洲纪录,283次打破亚残运会纪录。中国体育代表团439人参加了全部22个大项、390个小项比赛,揽下214枚金牌、167枚银牌、140枚铜牌,位列奖牌榜首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超越自我、突破极限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残疾人运动员中生生不息。中国残联宣文部副主任王宏伟说:“把杭州亚残运会作为推动残疾人事业更好发展的有利契机,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共同创造残疾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一场感人揪心的赛事
“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到我。”
——2022年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援引了一位视障运动员在赛场上所说的话。
如果说,亚运会是追求人类运动的极限,那么亚残运会更像是人类精神的冲顶。“在生命奔腾的路上,往爱的方向,渴望远方,倔强成长,傲然绽放。”正如杭州亚残运会宣传推广歌曲《我们都一样》,唱出了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心声。
10月23日,中国选手谢毛三夺得本届亚残运会首金。
这是一段段坚毅笃行的艰辛历程,每一个生命都更有尊严、更体面地绽放夺目光彩——
亚残运会“首金”获得者谢毛三,在采访中数次哽咽:为“国歌终为我响起”,为“我相信努力可以改变命运”。从乡村裁缝到亚残运会首金冠军,她“驾驶”着皮划艇,向着人生的绿水青山“逆流而上”;盲人足球赛场上,运动员根据“球”的声音,以及现场指导人员发出的指令,在黑暗的世界里,驰骋绿茵赛场。心中有光,他们就不惧黑暗,“踢”出了生命的理想与荣光。他们体验着生命的曲折,脚步却始终追逐着梦的方向。
这是一次次战胜自我的砥砺超越,竞技之美、精神之美、生命之美,谱写生命壮歌——
说话都困难的“神骑小子”李樟煜,颁奖时一字一句认真唱着国歌。“破风”前行的他,从骑着父母昼夜辛苦织被面买的童车开始,“一路”骑到了世界,又在儿子的注视下,夺得运动生涯中的第29枚金牌;女子跳远决赛中,印尼选手蒂亚拉尼和日本选手高桑早生共同走上赛场,这是一场没有奖牌的决赛,一场没有对手的比赛。“不遗憾,因为残疾人的比赛,最后其实都是自己跟自己比。”比金牌更耀眼的,是永不言弃的精神;比获奖更重要的,是超越自我的拼搏。
这是一场场勇克挑战的“生死”对决,震撼人心的奋斗故事诠释着体育精神的永恒价值——
“马达腿”郭金城以“咬着毛巾”出发、“高压涡轮”前进、头撞池壁完赛的标志性动作,夺下一枚枚金牌,一声声头撞池壁的巨响高唱“勇气”之歌。跆拳道运动员姚依楠右臂臂丛神经受损,本按部就班上学的她凭一腔孤勇踏上训练之路,用双腿“踢”出人生的宽阔大道。她说“执着的人终将成为自己的冠军”。他们不幸于身体的残缺,心中却绽放着美丽的“花朵”。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为每一次拼搏喝彩,为每一次突破点赞,也深情守候和陪伴。
一根根陪跑绳连接信任与责任。当一阵熟悉的“加油”声从看台传来,亚残运会女子100米T11级金牌得主、中国盲人运动员刘翠青就知道那是她的“冬哥”,那个曾陪伴她将近10年的领跑员。
10月24日,杭州姑娘孔桥丽获得杭州亚残运会草地掷球比赛女子个人B3金牌。
一个个幕后团队播撒自信与包容。刘国强等人组成的教练团队,带领草地掷球队伍的队员打开心扉、寻找自信,助力他们从一名名盲人按摩师、全职主妇、自由职业者蜕变为亚残运会冠军。
一声声呐喊传递勇气与温暖。轮椅篮球赛的无障碍观众区中,坐着轮椅的年轻女孩郭丹、闵租力哈向赛场高喊着“加油”。“看到她们闪闪发光的样子,我会对生活充满信心,我觉得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的!”他们都在努力证明,残缺的身体同样可以拥有健全的人格,身体的弱者同样可以成为精神的强者。
10月19日,杭州亚残运会轮椅篮球项目小组赛,率先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开打,中国队迎战泰国队。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赛场内外,面对这样不屈的拼搏精神,超越自我的勇气,我们真切地领悟到何为生命的韧性,激励人们共享体育运动带来的激情与欢乐,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座有爱无碍的城市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追求健康,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市考察时的讲话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T4航站楼,设置了2500米的无障碍盲道、1200米无障碍坡道、258台无障碍电梯;涉赛通勤路上,一辆辆“8米公交车”稳稳停靠,公交车司机细心地为残疾人拉出上车的踏板;亚残运村设置了约1100个无障碍床位,配套轮椅就餐区、爱心就餐区等个性化餐饮服务……杭州亚残运会上,精准周到的无障碍服务给各国和地区的专家和运动员留下深刻印象。“天堂之城”杭州,不仅见证亚洲残疾人运动员比拼技艺、传递友谊,更见证着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又一次飞跃。
亚残运村。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人生。”在亚残运会上,从“无障碍设施”到“无障碍环境”,两字之差,描绘了城市文明的跃迁。
这是“平视”的文明——在适度的情况下,残疾人完全可以独立开展日常活动,外界要做的就是给予足够的基础设施支持和应急服务。随着亚残运会的召开,杭州24万名残疾人感受着、体会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给自身发展带来的改变,全市已推动改造提升点位14万个,提升城市道路75条段、盲道3000多公里、无障碍公厕1600余座、21家“杭州市无障碍示范医院”在全国引领示范,杭州建成政策齐备、标准健全、设施完善、信息通畅的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城市无障碍环境。
这是“有爱”的尊重——平等、敬意与善意,在这座温暖的善城流淌。在无障碍电影专场《中国乒乓》观影现场,亚残运会火炬手雷鸣为视障者填补“无声空白”,他已撰写电影解说稿150余万字,讲解电影200余场,无数人因他走进“天堂电影院”“看”市井烟火,“闻”大千奇观。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在亚残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心相约》篇章中,一位视障女孩的心灵独白让观众印象深刻,在她身边进行手语伴演的是39岁的“手语姐姐”毛董莱。如今,日益壮大的手语翻译服务志愿者团队用温柔的指尖让爱“发声”,累计助力3万多位听障人士“听”见未来。
这是“理念”的升华——“城市无障碍”改变着城市发展的面貌,“心灵无障碍”则对社会文明素质产生深远影响。杭州全力推进政府网站、办事窗口、公共服务机构网点等信息无障碍建设,创新研发“无障碍服务在线”平台,有效破解特殊群体出行难、沟通难、融入难等问题。今年年初,包括文体系列融合、观摩赛事优先、“有爱无碍”服务、亚运场馆共享等内容的《杭州喜迎亚(残)运惠残十条》印发实施,助力亚(残)运成果惠及更多特殊群体。220个市级亚运文明驿站、314个区(县)级亚运文明驿站,34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串珠成链、全情服务,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志愿服务“风景带”。
“如果说,杭州亚运会的精彩在于热烈欢腾,那么杭州亚残运会的精彩在于感动励志。”杭州亚组委执行秘书长、杭州市副市长陈卫强表示:“与杭州亚运会一样,我们举办了一届‘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亚残运会’,残健共融、同心筑梦,彰显了杭州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大爱。”
一曲绵延不绝的交响
“我们要以体育促和平,坚持与邻为善和互利共赢,抵制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将亚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稳定锚。”
——2023年9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
从期盼到相会,从重逢到告别,最忆是杭州。
在亚残运会闭幕式上,撑着西湖绸伞的听障少女,漫步在裸眼3D视觉效果的青石板路,铺陈一幅意蕴唯美的杭州记忆。听障舞者和健全舞者化身清泉、茶叶,共同为远行之人呈上一碗最清的茶,呈典雅大气、盛情不竭的中国心意。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里距今已有约8000年历史的“中华第一舟”,载着听障儿童和健全儿童一起畅游时空,在爱的陪伴与承托下,“金桂花”盛大再现,以绵延不绝的香气和紧密聚合的寓意,描绘各国人民团结、荣耀、携手前行的亚洲情谊。从一朵金桂的深情开幕,到诗画敬茶的依依惜别。杭州与这一段亚运旅程说再见,也意味着“两个亚运”正式收官,为这场国际赛事、文化盛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透过杭州亚残运会这扇窗,世界再一次感知浙江、读懂中国。“我参加过许多残疾人运动会,我认为杭州亚残运会将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届。中国为推动亚洲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亚残奥委员会主席马吉德·拉什德由衷赞叹。
亚残奥委员会首席执行官泰瑞克·索埃在赛事总结新闻发布会上说:“杭州提升了举办赛事的标准,立了一个标杆,想要举办亚残运会或残奥会都需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各组委会也需要打造这样的无障碍环境来举办赛事。”泰瑞克·索埃认为,本次亚残运会的赛会经验,将对下一届爱知·名古屋亚残运会起到宝贵的借鉴作用。
事实充分证明,杭州亚残运会是一场和平友谊的盛会、一场团结合作的盛会、一场鼓舞世界的盛会,不仅将办赛水平提高到新阶段,更留下丰厚的亚运遗产,为其他举办城市、为亚残运会注入全新发展动力。
圣火熄灭,盛会落幕,涟漪绵长,启示深深。
这是体育促和平的“中国篇章”。体育盛会始终与和平息息相关。在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致辞,号召“我们要以体育促和平,坚持与邻为善和互利共赢,抵制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将亚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稳定锚”。我们相信,以杭州亚残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标志,亚残运会一定能吸引更多的残疾人了解和参加体育运动,把和平、友谊、关爱的种子播撒在更多人的心中。共同促进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进步,推动人道主义精神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共同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这是用亚运遗产的“中国方案”。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围绕“维护残疾人尊严、保障残疾人权利、增进残疾人福祉”的要求,杭州亚残运会在体育设施、环境等方面创造了可持续赛后遗产和赛会资源,使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广大民众受益。未来,杭州也将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体育设施建设,做好亚残运会场馆的赛后利用,让更多残疾人走进场馆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积极举办残疾人体育赛事和活动,以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发展。加快残疾人体育人才培养,让运动改变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变得更强、更好、更阳光。
这是助“残健共融”的“中国样本”。杭州亚残运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唤起了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硬件设施的升级体现着城市无障碍环境提升工作的力度与广度,而无障碍暖心服务的升级迭代,则展现出城市关爱残疾人的文明温度。为让更多人参与到无障碍城市的建设中来,如今在杭州,“礼让盲道”、文明驿站手语服务等“残健共融”场景蔚然成风。尽管杭州亚残运会只有短短几天,但这场盛会的精彩不仅体现在赛事期间,还将体现在长期推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进程中,为“残健融合”搭起一座坚实的桥梁。
这是扬亚运精神的“中国力量”。“如果说亚运会展现的是亚洲最强健的体魄,那么亚残运会彰显的是亚洲最不屈的灵魂。”杭州亚残运会22个大项中,19个项目都是巴黎残奥会的资格赛,能为明年残奥会争取参赛积分和更高的世界排名。残疾人运动员以赛练兵“剑指”巴黎,一项项赛会纪录被刷新,一个个顽强的身影在拼搏,由于超越而变得美丽,由于超越而有了尊严,由于超越而无上荣光。对健全人来说,欣赏残疾人体育,往往会感受到难以名状的震撼。那些虽弱犹强、虽残犹勇、虽难犹上的光荣与梦想,属于运动员,也属于我们所有人,凝聚起“一起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是展科技人文的“中国智慧”。科技助残是本届亚残运会的“名场面”。从火炬传递到开幕式,再到赛事运行和闭幕式,杭州亚残运会充满了“智”感。科技向善,城市向前。而这些助残“黑科技”,未来将帮助越来越多残障人士改善生活、改变命运,赋能残疾人事业,铺就一条通向明天的发展之路,让打造国际“赛”“会”之城的杭州,书写更多精彩。
体育传递友谊,文化凝聚力量,交流共筑和平。金桂盛开,玉鸟高飞。站上新的起点,亚洲残疾人体育事业将迎来更美好的未来,飞向更远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