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新闻中心
我在这里看见中国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马恒昌小组”75岁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10-09 08:17   

“马恒昌小组”,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以工人名字命名的生产小组。今天的主人公是“马恒昌小组”的第18任组长,听他讲述来自制造业生产一线的故事。

马兵握在手上的,是一把锃亮的千分尺,保存了75年,是他家的传家宝。

通用技术齐齐哈尔二机床有限责任公司马恒昌小组组长 马兵:这把尺在当时,可以换回来我们一家七口人吃一年的口粮。国民党撤退的时候,高射炮他们带不走,他们就把高射炮核心的那一部分,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撞针的那一部分,全部都破坏掉了。在一没有图纸、二没有工艺的情况下,他把这个零件全部都拆开,然后根据小组组员的这个性格,给他们分配这个活,马恒昌就回家去把这把千分尺取回来,马恒昌小组用了7天的时间,完成了高射炮闭锁机的修复任务,这样我们的高射炮打响,国民党的飞机就不敢来了。

马恒昌是原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总机械师,以他名字命名的马恒昌小组,被誉为“我国班组建设的摇篮”。“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是老组长马恒昌经常说的话,也一直是马恒昌小组的座右铭。

75年时间里,马恒昌小组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化发展从无到有、由弱到强。

通用技术齐齐哈尔二机床有限责任公司马恒昌小组组长 马兵:2005年,我们公司购买了第一台数控车床,就交给了我。我晚上利用业余时间去研究这个机床,如何去编程,怎么去使用它,正在这个时候,就来了一个能够证明它作用的一个零件加工任务,我就把这个零件给加工出来。在普通车床上是加工不出来,等到后来才知道,这个零件也是给一个电厂做的节能的装备,每年能够给电厂节约上千万的资金。

2012年2月,36岁的马兵,接过接力棒,担任马恒昌小组的第18任组长。

通用技术齐齐哈尔二机床有限责任公司马恒昌小组组长 马兵:此时的装备制造业已经进入了“量身定制”的时代,每次加工任务都犹如闯关。

马兵透露,在一次大国重器零配件的加工过程中,很多零件的同轴精度都在0.005毫米到0.01毫米之间。针对这种特殊性,马恒昌小组自制了加工零件所需的工装和夹具(卡具)30余种。

在马兵看来,工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神舟”飞天、“奋斗者”探海、高铁飞驰、5G应用、国产大飞机投入商用,每一次突破,都凝结着产业工人的智慧与匠心。

通用技术齐齐哈尔二机床有限责任公司马恒昌小组组长 马兵:这台设备,主要就是针对我们大飞机尾翼平尾的加工验证,加工验证成功以后大飞机它都是可以应用的。今天看的是这个龙门式的,我们还有机器人式的,还有其他的这种方式的来满足于各个零部件的加工。

马兵说,和爷爷那个时代不同的是,现在的产品技术含量更高了,不仅比拼谁付出的努力多,更加比拼谁的智慧更多、创新更多。

通用技术齐齐哈尔二机床有限责任公司马恒昌小组组长 马兵:马恒昌小组最一开始的时候使用的是普通车床,然后到数控车床的这个转变,就是从手摇把儿,用人拼人去干活的时候变成了数控化。以前,你人要是坐着,那机床就是停着的,现在呢,我是可以坐着,机床在干活。

目前,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6.3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

通用技术齐齐哈尔二机床有限责任公司马恒昌小组组长 马兵:我们在实践中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一个“好像可以尝试”的解决方案了,而是一个“必须全力达成”的时代趋势。我们的用户,他的需求也不单单就是一台机床,他要的是一条智能化的生产线,个性化的定制。

如今,马兵不仅是全国劳动模范,还是全国人大代表。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经过深入调研,把推动传统制造业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履职关注的重点方向。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