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讯 最近,一些“医托”利用身高焦虑等话题,通过社交平台宣传“断骨增高术”,让这类手术再度引发关注。“医托”声称手术可以实现“长高”的梦想,却闭口不谈其风险。一些消费者深受其害,出现“长短腿”、脚踝神经损伤、骨髓炎等问题,严重的甚至无法正常行走。
“断骨增高术”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存在哪些风险?什么情况下才能进行该手术?
肢体延长术有严格适应证标准
操作风险高、术后危害大
业内普遍认为,“断骨增高术”是一种极端且风险极高的手术方法。
“断骨增高术”的原理是使用骨科截骨术,在小腿或大腿把已经闭合的骨生长线重新“打开”,并在体外安装一种具有牵伸作用的肢体延长器,根据每个人的组织再生能力和特点,每天以0.5毫米到1毫米的速度将肢体缓慢延长。而延长的方法就是使用工具旋转肢体延长器,起到牵引拉长的作用。我国严令禁止健康人进行这一危险手术。
实施“断骨增高术”后拍摄的X光片,钢钉直接钉进腿骨当中,腿周围还增加了一圈固定设备起牵引作用。
然而,实施“断骨增高术”后出现问题的案例并不少见。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科手足外科副主任许庆家曾接诊过这样的患者,“患者术后腿部疼痛,或走路步态不好,行动不便,劳动能力、生活能力受到影响。十多年前,我国主流的医生,包括媒体基本否定了‘断骨增高’。绝大多数医院和医生都是知道的,但仍存在不正规的操作”。
许庆家介绍,所谓的“断骨增高术”源自20世纪发明的“骨延长术”(全称“伊利扎洛夫骨延长术”),主要应用于骨科因创伤、疾病导致的骨头缺损、病变、畸形,或者肢体严重不等长等病理性疾病。“先在骨生长的部位切断,打上外固定架,一般每天延长1毫米左右,一个月就能延长2到3厘米……”
这种手术有严格的适应证标准。原卫生部2006年发布关于对“肢体延长术”实施严格管理的通知明确:肢体延长术是一项骨科临床治疗技术,不属于医疗美容项目,必须在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
在适应证范围内,技术熟练的医生是比较有把握的。但违规开展增高手术的机构,往往缺乏资质和相应的技术水平,风险更高。
许庆家表示,对于正常的肢体,如果短时间内延长几厘米、10厘米甚至更多,延长的是骨头,相应也会带来周边神经、血管、肌肉的问题,继而容易产生一些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