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发霉起球、杂物虫卵……你买的“尾货孤品”可能是二手旧货!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5-22 12:48   

为了进一步摸清情况,记者又来到了西南某地的另一家回收旧衣的公司,但厂房内外,大家都在刻意回避直播间有关信息,直到记者在一堆貌似“精品单件”面前,才有了突破。原来,一位正在分拣“精品单件”的大姐就是直播间的工作人员,几经交涉过后,她准备带记者去直播间看看,但没走几步,她就后悔了,说不敢带外人去。

在和这位工作人员交谈中,记者得知,这家公司的直播间在外面的农田里,隐蔽难找。几番沟通之后,负责人同意带记者去直播间,走出厂房,七拐八拐地走了二里地后,才看见直播大棚。

一进门,记者就看到现场有六七排衣架上都挂满了衣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就是她们从自己的旧衣回收车间那边挑过来的“精品单件”,然而记者看到,这些用床单包裹起来,随便堆在地上的旧衣服铺满灰尘、气味难闻,卫生环境脏乱差。更有甚者,在其他直播间,主播直播时当场发现了虫卵。

原来,这类直播间在售卖前,她们只用喷剂、熨斗、吊牌等做一些简单的打理,并不会做专门的清洗、消毒等卫生处理,令人担忧。目前,消费者恰恰是在既不知情,又不卫生的情况下购买了这些所谓的“尾货孤品”。那么,一边是满地脏乱差的旧衣服,一边是直播间看上去光鲜亮丽的“尾货”,这类直播间到底是利用什么样的障眼法做到的呢?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把衣服烫一下,直播间背景灯一打就不同。把商标吊牌一挂,就感觉像新的一样,在直播间里面是看不出来的。

据了解,这些“尾货孤品”类直播间投资小、利润大,尤其是回收分拣旧衣的公司自己开直播间更是一本万利。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 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中心主任 苏号朋:商家的这种行为是典型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的欺诈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是我国法律明文禁止的违法行为。对此,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管理,规范交易市场和电商平台的经营行为。

与此同时,这种把“二手旧衣”当作“尾货孤品”来卖的行为,也反映出了“二手旧衣”循环利用不规范的问题。为了节约资源,减污降碳,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中,首次明确要有序推动旧衣物交易。

太原理工大学纺织系主任 副教授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废纺专业委员会专家 史晟:目前,二手服装的界定、清洗和消毒、卫生防疫标准要求、交易等环节还没有相关标准,市场规则不明,行业混乱,真假难辨,因此相关标准需要尽快落地,更好助推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

尾货就是尾货,旧货就是旧货,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商家卖东西首先应该有基本的诚信,把旧衣当成新衣卖,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涉嫌欺诈。尾货市场和电商平台都需要好好管一管。同时,这一乱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二手服装交易规范化的必要性。我国是纺织服装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淘汰的废旧衣物达到千万吨,建立标准规范,推动二手市场有序发展,既能让旧衣物尽其用,也有助于绿色低碳发展。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