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版社辞职做“菜贩”,95后小伙:不遗憾,日子是自己的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11-14 10:10   

林龙(右)和母亲陈桂芹(左)在菜摊上。 记者 黄慧仙 摄

潮新闻报道 从杭州余杭区的出版社到萧山区的菜市场,95后小伙林龙觉得自己找到了心里想要的“稳定”。

“这里的大青菜、大白菜、萝卜、莴笋、茼蒿都是我们自家种的,我家种的玉米尤其受欢迎,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六七百斤。”11月13日,在杭州市萧山区东门菜场的摊位前,林龙向记者介绍着摊位上的蔬菜。

4年多前,林龙还是余杭区一家出版社的员工,朝九晚五的生活,辗转于不同学校送样书,一周三四次的同事聚餐,下班后健身、打球,都是他曾经那段城市生活的组成部分;而如今,与之相伴的,除了父母妻儿,则是家中44亩菜地和眼前这个不到10平方米的菜摊。

“我不遗憾,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现在的生活让我觉得很安心。”说起过去的生活与过去的朋友,林龙没有停下手里的活。

卖菜并不“掉面儿”

一身黑色的防风外套,圆圆的脸配着有些黝黑的皮肤,埋头默默剥着玉米皮……比起寻常见到的菜场生意人,林龙显得更安静内敛些。

“尝尝!你吃了就知道了。”聊起自家玉米,林龙变得健谈起来,迅速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递给记者。听到记者的夸奖,林龙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林龙在剥玉米。 记者 黄慧仙 摄

为了保证蔬菜的新鲜,林龙的父母每天凌晨1点多就要下地去割菜。他则在每天凌晨3点起床,骑上三轮车将父母刚从地里摘下来第一车蔬菜运往菜市场,4点多开始摆摊,晚些时候父母又载来第二车蔬菜,三人一直忙到晚上7点半左右收摊回家……这样的生活,林龙已经过了4年。

大专毕业后,林龙先后做过汽车美容、维修,保险,出版等行业,穿梭于大城市的楼宇之间,他心里时常有着“不安定”的漂泊感。

2019年5月,林龙和同在出版社的妻子结婚后,在外租房、日常开销等经济压力,更让他开始认真思考起自己想要的生活。

年轻人的冲动往往只在这一念之间,几个月后,他便迅速放弃了出版社工作,回到父母经营了二十多年的菜摊。

最初,他的父母并不同意这件“掉面儿”的事。他们无法理解明明可以奔向光鲜生活的年轻人,非要踏进充满苦累的泥泞的土地里。“刚开始很多人背着他来跟我们讲,年纪这么轻竟然来卖菜,没有出息,我们听着心里也很难受。”林龙的母亲陈桂芹说。

但林龙没有在意周遭的这些议论。“虽然累了点,但每天和不同的面孔打交道,大家吃得满意我也开心,也没人管,挺自由,做得好坏都不用挨老板骂。”

林龙。 记者 黄慧仙 摄

从刚开始的起不来床,摊位上蔬菜摆放手忙脚乱,到现在的熟门熟路,另一种忙碌之下,曾经那种对生活状态的迷茫和怀疑,似乎正在林龙心头淡去。

“年轻人总是想自己创业,自己做老板,开店开厂,但能力不允许的时候,还是脚踏实地工作最实在。”林龙说,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没什么丢脸的。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黄慧仙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