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取个人数据获利! 你的个人信息被AI盯上?
近日,某地警方接到举报称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违法采集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并对外提供价值不菲的“高精度查询”“信用自动评估”服务。接到举报后,警方进行了初步摸排,发现该公司之所以能够实现高精度、高准确率的检索和评估结果,实质是基于其爬虫程序大量爬取了各类金融APP、政务网站数据。
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孙南梦頔律师:本案中的人工智能公司爬取了多个金融APP、政务网站数据中的个人信息并出售,可能涉及触犯多项法律规定,包括《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相关规定,例如《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非法买卖他人个人信息。
除上述规定外,此类行为还有可能触犯刑法。根据《刑法(2020修正)》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例如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通信内容、财产信息等50条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例如造成被害人死亡、重伤等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妈妈,我撞死了一名美国外交官!” 骗子盯上AI技术,克隆声音实施诈骗
日前,加拿大一对夫妇接到一通电话,声称是他们的儿子,并且告诉他们自己因为驾车撞死一名外交官而面临入狱,因此需要付21000美元的法律相关费用。 老夫妻在听这通电话时,因为声音实在太像儿子,所以几乎完全相信了。老夫妻随后开始筹钱并通过虚拟货币付款给诈骗集团,事后回想起来时,老夫妻也坦承当时「假儿子」的谈话内容有些奇怪,但已经于事无补,遭诈骗的金钱也已经无法寻回。
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高文律师:“AI生成技术”或“生成式AI”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应用技术,其本身不属于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所准备的“专门技术”,即“技术中立”。所以,单纯的研发并推出AI语音生成软件的行为并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提供该软件技术的单位或个人,明知对方是利用该技术实施网络犯罪而仍旧提供的,提供者将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如果提供者明知对方是用来实施电信诈骗的,提供者将构成诈骗罪共犯。
古风模特的视频 竟成了 “AI换脸”盈利模板?
前不久,古风汉服模特楼某发现自己曾经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多段汉服造型视频,被一款“AI换脸”APP当做收费模板使用。该APP宣传“仅需一张照片,立即变成视频主角”“只需一张自拍,马上改头换面”。用户通过支付68元至198元不等的会员费,即可使用全部“换脸”视频模板。楼某说,“AI换脸”APP中有她拍摄的古风造型视频模板。用户通过上传个人照片,将视频模板中的人脸替换成用户上传的人脸,除五官发生实质性变化之外,其余内容都与她的原视频一致。
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何泽律师:《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本案中,该APP擅自利用“AI换脸”人工智能技术,将楼某某的面部特征以一种“移花接木”的形式,替换成用户上传的人脸,除五官发生实质性变化之外,其余内容都与楼某某的原视频保持一致,这破坏了肖像与主体的同一性。显然,A公司的行为属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该行为构成侵权。
《民法典》第一百二十条规定:“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该责任的承担包括但不限于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等方式。
AI绘画2秒出图,创作还是窃取?
去年以来,国内AI绘画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只要你把想法通过文字形式输入,随后就会被算法驱动变成一张图画。如何判断AI画作是否侵权?
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陈思律师:AI绘画前期需要对已有作品进行大量的机器学习,关于机器学习过程中是否侵权,根据《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并参考世界各国和欧盟立法,有观点认为,对作品非商业用途的学习是可以被允许的。关于AI绘画后期输出的画作是否构成侵权,著作权侵权判断的通用标准是“接触+实质性相似”,“接触”已经在机器学习过程中发生,而判断是否“实质性相似”,鉴于绘画作品的特殊性及不同AI绘画软件的不同作画方式,很难一概而论,需要具体根据AI画作与已有作品的相似度等因素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