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建筑史学家郭黛姮逝世,她曾主持维修六和塔,还是雷峰塔改建总设计师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12-03 07:26   

橙柿互动报道 我国著名建筑史学家郭黛姮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日下午18:55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郭黛姮出生于1936年10月1日,北京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兼任中国建筑史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著名古建筑专家。师从中国建筑史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是他的关门弟子。

郭黛姮曾回忆,自己第一次见到梁思成十分偶然。那是1956年的青年节,郭黛姮和同学在颐和园的谐趣园见到一位先生正在画水彩。他看到年轻人胸前的校徽,便问是哪个系的。听说她们来自建筑系,立即停住了画笔,要她们一起去聊天。这位先生便是梁思成,那一年他55岁。

1961年,郭黛姮被选中成为梁思成的助手,协助注释《营造法式》。其间,梁思成曾多次告诫自己这位女弟子,不论是颓败的残墙,还是残破的石刻,都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这正是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所在。

承继师业,她以中国古代建筑史为志业,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讲台上,一站就是五十余年。

很多人不知道,郭黛姮与杭州有着很深的缘分。

2000年,郭黛姮教授团队接受杭州市的委托,在雷峰古塔的遗址上新建雷峰新塔,成为雷峰新塔方案的总设计师。当时在考虑设计方案时,郭黛姮认为,重建的雷峰塔应是最原始真容的还原,而不是老照片里那劫乱后的砖塔遗躯。她对这种结构的古塔很熟悉,仅根据遗存的照片和遗址现存的雷峰塔砖块,就大致估计出原塔的高度、直径等情况。

最终,雷峰新塔采用大跨度钢结构、铜装修,既恢复了雷峰夕照的历史景观,又保护和展示了雷峰塔遗址。新塔的设计为古遗址的保护开辟了新思路,获得了2003年度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2005年全国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银奖,全国优秀建筑创作大奖。

除了雷峰塔重建工程,更早之前,郭黛姮还曾主持维修杭州六和塔。

从北宋始建到现在,六和塔经历了多次维修。

新中国成立后,六和塔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是在1991年,就是由郭黛姮领衔的。

修六和塔,最难的是保护理念的问题。当时,修古建筑,在业界有不同看法,有些主张面目一新,有些主张恢复最初的样子。六和塔是按照宋代的复原,还是维持清代的样子?

郭黛姮觉得,文物建筑是历史信息的载体,不要随便把历史抹掉,要有历史的可读性,要从这个理解出发来修。为了保持原貌,郭黛姮的团队想了个办法加固——打钢箍、用钢管柱。这样的加固措施,人们一看就知道,哪些是塔原本的结构构件,哪些是现代人加固的构件。

2018年8月,80余高龄的郭黛姮出版了自己的又一部专著《南宋建筑史》。在并不高产的建筑史学界,她的《乾隆御品圆明园》《中国古代建筑史·第3卷·宋辽金西夏建筑》《东来第一山——保国寺》等十余部著作,每一部都堪称精品。这部《南宋建筑史》也不例外。

她对南宋时期的建筑形态及建筑特点有了更细微更近距离的观察,从而有机会将理论与实践进一步结合并验证。《南宋建筑史》正是这样一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著。

郭黛姮一生钻研中国建筑史学,尤以我国宋代建筑史研究为著。她兢兢业业,在我国建筑历史与文化遗产保护等多方面,成就斐然,令学界景仰。

愿郭先生在天堂安好。

来源:橙柿互动  作者:橙柿互动记者 余夕雯  编辑:陈周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