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头婚”成江浙年轻夫妻新选择 专家:或存法律风险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1-01 07:47   

不分嫁娶两头跑成为江浙年轻夫妻另一种选择 专家认为

“两头婚”现象可能产生诸多法律风险

法治日报讯 不嫁不娶、“两家拼拼”过日子,这种被称为“两头婚”的婚姻形式,正成为江浙一带年轻夫妻的新选择——夫妻双方仍然与原生家庭保持较大的黏性,不分嫁娶,夫妻两头走。

据专家分析,这种婚姻方式与地区经济发展和此前的人口政策相关,特别是当地一些家庭出现没有男性继承人的情况。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两头婚”并不是所谓进步婚恋观的体现,恰恰说明旧式男女不平等的婚恋观仍然存在。而且,这种婚姻模式下,夫妻之间的共同财产认定、共同债务认定、子女抚养等方面容易产生法律上的风险。

既不属于男娶女嫁

也不属于招男入赘

周女士是浙江嘉兴人,今年24岁。正在筹备婚礼的她选择了“两头婚”,这种婚姻形式既不属于男娶女嫁,也不属于招男入赘,夫妻结婚后通常各住各家。

周女士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解释称:“我们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尤其是在乡下,女儿出嫁就会被开除族谱,但我们家舍不得把我就这么嫁出去,于是就通过‘两头婚’折中一下。”

家住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的“90后”马女士,已经过了3年多的“两头婚”生活。2017年,马女士结婚时没彩礼、没嫁妆,酒席也是各负责各的。婚后,他们夫妻俩回各自父母家过日子。“身边朋友多是这种‘两头婚’。”马女士说。

实际上,“两头婚”并非今日才有。《河北学刊》2020年第4期刊发的论文《论婚姻与生育的社会属性——少子化背景下浙北乡村婚育模式嬗变的田野观察》显示,“两头婚”,也称为“并家婚”“两头走”,在整个浙北地区,以及苏南等地都有一定存在。

该论文作者是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赵春兰(现为浙江外国语学院讲师)及其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范丽珠,她们在2017年到2019年期间曾对浙江北部水村进行了田野调研。她们认为,“两头婚”这种形式能够出现,与当地的地区经济发展和我国此前的人口政策有关。

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民丰村为例,据调查,村民在经济收入上已经完全实现了从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变,但由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人口政策的施行,一部分家庭出现了没有男性继承人的情况。“女儿嫁出去,家里就没人了”的传统思想和“招赘最后可能竹篮打水,人财两空”的顾虑,逐渐催生了“嫁娶婚”和“入赘”之外的第三种婚育方式“两头婚”。

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教授郝佳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称,“两头婚”并不是所谓进步婚恋观的体现,正好相反,这种婚姻形式被冠以“两头婚”,恰恰说明旧式男女不平等的婚恋观仍存在于现实中。

郝佳对“两头婚”在社会上引发的热议感到费解:“如果我们能够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和婚姻法的基本精神,把婚姻关系视为平等的两性关系,本就不应考虑是男娶女嫁还是女招男入赘。”

采访中,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婚姻家庭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谭芳认为,“两头婚”的夫妻双方多为独生子女,年轻夫妻较快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让“两头婚”有了现实需要。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见习记者 孙天骄 记者 陈磊  编辑:管鹏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