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之前,一些小区为了推广垃圾分类,曾在小区内安装过各式各样的智能垃圾箱。条例施行之后,这些垃圾箱的使用状况如何?
记者近日回访发现,一些智能垃圾箱逐渐成了小区内投放垃圾的主要设备,但也有些遭到了居民的嫌弃,甚至已经停用或拆除。 实践 效果正显现 仍有人混投 通州区如意园小区,一台智能垃圾箱摆放在距离南门二三十米的位置。智能垃圾箱由绿色的厨余垃圾箱、蓝色的可回收物箱以及灰色的其他垃圾箱组成。在小区中,类似的智能垃圾箱有几十台,每隔一两栋楼便会设置一台。 厨余垃圾与可回收物需要扫描二维码后才能解锁开门,每次投入几秒钟后,系统便会提示此次投递垃圾的重量,并将积分返还至居民的账户中。 多名身穿绿马甲的志愿者游走在智能垃圾箱间,遇到不知如何投递的居民,他们就会上前提供帮助。“有的老年人以为像公交卡一样刷卡,但实际上是要扫描卡上的二维码。”一名志愿者向居民做着解释,并告知扫码的位置。 一名居民表示,小区从去年开始安装了智能垃圾箱,当时小区中还摆放着传统垃圾桶,很多居民还是愿意把垃圾投进传统垃圾桶中。“一是图个省事儿,二是当时运营的也不太理想,有的智能垃圾箱中都没有垃圾桶。” 从5月1日开始,小区中撤掉了传统垃圾桶,鼓励居民将分好的垃圾分别投入相对应的智能垃圾箱。一名收运垃圾的工作人员表示,投入厨余垃圾与可回收物桶中的数量和质量相比以往都有所增加。 与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投递方式不同,其他垃圾的投递则不需要扫码。一名居民端着两桶混合垃圾准备投递,但是推了推垃圾箱中的绿色门和蓝色门,并未见到反应。一旁的保洁人员抬手指向了灰色的其他垃圾回收箱,“扔那里,那个没有锁。” 调查中发现,小区中的智能垃圾桶在逐渐发挥着作用,但是仍有部分居民将装有厨余垃圾及饮料瓶等可回收物垃圾投递至其他垃圾回收桶中。 尴尬 位置不合理 不投还不行 下午4点,家住小南庄社区16号楼的陈先生提着分好的厨余垃圾,来到了小区门口的智能垃圾分类站。点击站点内回收机的屏幕、输入手机号、再点选厨余垃圾的图标,机器上厨余垃圾箱的回收口就自动打开。陈先生提着袋子把垃圾“裸投”到箱子里,再把塑料袋扔到旁边的其他垃圾箱。屏幕上,这次投递获得的8分钱已经打进了他的手机账户。陈先生表示,他已经在这台机器投了一个多星期的垃圾,对整个流程比较熟悉。 这座智能垃圾分类站是今年5月1日正式投用的,站点的回收机可以回收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以及有害垃圾。其中可回收物还专门分出了金属、塑料、纸张等不同类别,每一类都有单独的回收箱。 在小南庄社区,有陈先生这样的回收机“忠实用户”,也有不太买账的居民。主要原因在于,整个小区只安装了一台回收机,还设置在了门口,对于小区更深处几栋楼的居民不太友好。一位家住14号楼的居民表示,平时只会把垃圾扔到楼下的普通垃圾桶里,不会特意走到小区门口投递垃圾。 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了距离小南庄社区不远的三环社区。三环社区内有一座同样式的智能垃圾分类站,但与小南庄不同的是,三环社区的居民被要求必须把厨余垃圾投到这个站点。在三环社区内,每栋楼下都摆放着一些普通垃圾桶,但原本应该投放厨余垃圾的绿桶都被贴上了“其他垃圾”的标志。垃圾桶旁边还贴着通知:“此处仅投放其他垃圾,请将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投放至社区智能垃圾分类站中。” 对于这项规定,小区居民刘大爷不太理解。智能垃圾分类站的位置在小区偏西侧,虽然整个小区不大,但东侧几栋楼的居民投垃圾还是不太方便。而且明明绿桶是投厨余垃圾的,为什么要改成其他垃圾呢? 对于这个问题,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主要是因为负责垃圾清运的人手不足。目前,小区内只有一名清运师傅负责看管智能垃圾分类站,对于小区的其他厨余桶则无暇顾及,因此才把绿桶都变成了其他垃圾桶。“等到以后有人值守了,就不会要求居民必须到垃圾站投了,直接把垃圾投到楼下的垃圾桶就可以。” 质疑 清运不及时 管理显滞后 朝阳区的都市经典家园小区入口处,安装着一台黄蓝相间的智能垃圾箱。中间的显示屏上播放着垃圾分类的小视频,并打出“环保投递赢好礼,幸运大奖天天抽”的宣传语来吸引居民。 点击显示屏,便可以跳转至投递类型选择页面,其中包括金属、塑料、纺织物、饮料瓶、纸类、玻璃、有害垃圾。而除了金属、饮料瓶和有害垃圾外,其余垃圾桶均显示“已满”。 该小区一名保安员称,智能垃圾箱在该小区安装不到一年时间。设立伊始,每天都有收运员进入小区收运垃圾。“多的时候一天来五六次。但是几个月后,来收运的次数就没有那么频繁了。”而从今天算起,距离上次有人来清运垃圾箱已经过去了大约半个月的时间。 “最开始大家兴致都挺高的,积极地分类扔垃圾,扔着扔着却发现一过来就显示‘已满’,那索性就不费事儿过来了。”一名居民表示,一部分人与自己一样,已经很少关注智能垃圾桶的情况,而直接将垃圾投递至传统垃圾桶中。 相比起智能垃圾箱的管理滞后,小区内传统垃圾桶的清运还算及时。在小区的广场一侧,摆放着近十个传统垃圾桶。一名清运员每天多次将垃圾进行分类收运,并运送至指定存放点。 在东四环外的丽景馨居小区,曾经安装着与都市经典家园同款的智能垃圾箱,但目前已被拆除。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传统垃圾桶仍是该小区的主力。 一名居民表示,该小区去年安装智能垃圾箱后,运行几个月便出现了清运不及时的情况,一段时间还出现了显示屏黑屏的问题。智能垃圾箱虽看上去十分“高大上”,但是如果收运不及时或者返现、返积分有障碍,就会影响到居民的投递行为。久而久之,居民便失去兴趣,最后鲜有关注。“营运的公司也不愿意再投入物力和人力去维持垃圾箱的运行,撤走也算是一种选择。” 无奈 设计不完善 机器遭废弃 在其他小区,还有一些以“智能”“智慧”等词语标榜自身的垃圾分类回收机。此前有媒体报道,惠新北里社区的蓝珏苑小区在2017年引入了一台智能废品回收机,居民投入废品可以换取积分,并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记者近日回访发现,虽然小区中的回收机还在,但已经处于废弃状态。 这台回收机位于小区的东北角,外壳已经锈迹斑斑。其他小区的智能回收机至少还配有一块触摸电子屏,可这台机器既没有屏幕,也没有可以刷卡的地方,只是一个大铁皮柜,柜门也需要自行用手拉开。 没有交互系统,它的积分兑换是如何实现的呢?记者询问了多名小区居民,只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奶奶表示曾经用过这台机器。原来,居民想要获得积分,需要提前向回收机公司申领一沓二维码贴纸,每次扔废品时,要将二维码先贴在塑料袋上,再把塑料袋和废品一起投到垃圾桶中,非常麻烦。更让人无奈的是,就算做了这一系列工作,积分还不一定能返到自己的账上来。 记者随后联系到了这台回收机的负责人,对方表示,居民想要积分,确实要先贴二维码再投放。工作人员每次清运柜中废品时,会手动给二维码扫码,再把积分返回到居民的账户上。之所以有时积分返不回去,是因为二维码贴得不牢,已经从袋子上脱落了,工作人员无从扫码。 负责人表示,推出这台回收机时,确实有一些设计不完善的地方。它并没有针对纸张、金属、塑料等不同类别的回收物设置不同的箱体,而是只有一个回收箱。因为居民扔的废品种类很杂,每类废品对应的积分又不一样,这也给工作人员在清点和返还积分时造成了麻烦。 本打算用积分兑奖的方式促进垃圾分类,最后却适得其反,居民和收运人员都不太买账。小区物业表示,这台机器最终只投用了一年左右即告荒废。目前,物业按照新条例引入了四色垃圾桶,也与新的回收公司签订了废品清运合同,小区居民可以把家里的纸箱、塑料等废品投入到蓝色的可回收物桶中。至于已经废弃的回收机,物业近日就会将其拆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