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篇发表于核心期刊《冰川冻土》吹捧“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另类论文,引发舆论热议。争议尚未平息,又有一本核心期刊火了。 日前有学者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原党委书记王松奇长期在其担任主编的《银行家》杂志开设“父子集”专栏,刊发自己的书法和儿子王青石的文章,至今已有数十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原党委书记、《银行家》杂志社主编王松奇。 记者检索知网发现,王青石2006年首次在《银行家》发表散文和诗歌时年仅10岁。王松奇还曾在该期刊发表《爸爸的话》,推介儿子新书。 公开信息显示,《银行家》是山西省社科院主管、被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文核心期刊目录的一本专业刊物。该期刊宣称“以推动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为己任,密切关注中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进程”,志在成为“聚焦业内发展的镜头,了解国外动态的窗口,反映中国国情的阵地,总结政策得失的平台,记录精彩人生的档案”。 在知网检索发现,王松奇、王青石父子已在《银行家》发表数十篇书法、散文作品。 既然是行业内重要的专业核心期刊,为何大量刊登与期刊定位无关的稿件? 王松奇在2007年第一期的《银行家》杂志的《王松奇按语》一文中表示,“在给《银行家》写稿子之前,他(其子王青石)已经写了150多篇作品,其中已有11篇在《中国少年报》《中国少年儿童》杂志和《中国少年英语报》上发表。” 王松奇认为儿子的作品“文笔清纯生动,风格华丽隽永,像是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文化休闲》栏目”。 王松奇在文章中称,儿子王青石在自己主编的《银行家》发表作品时年仅10岁,还在读小学五年级。 不过,王松奇也很清楚自己这种做法不妥,曾在文章中自问:在自己主编的杂志上发表自己儿子的作品算不算是“以权谋私”? 但他经过思考后表示,“我儿子王青石的才气远在我之上,他的文章和诗歌是我们这些已略有文名的教授在当年写不出来,现在更写不出来。我连续三期甘冒风险刊登我儿子王青石的文章,实际上就是要显露一种所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处世姿态和不拘俗套,文章至上的办刊理念。” 那么,王青石的文章到底如何呢?阅读知网检索的文章可知,虽然“文无定式”,但王松奇对自己儿子文章的评价,恐怕有些言过其实。 王青石发表于《银行家》的作品《四季之歌》。 作为一份金融领域的核心期刊,《银行家》的选稿流程如何,这类稿件是如何登上版面的呢? 王松奇回应说,《银行家》杂志主要刊登银行业的实践业务、前沿问题和国外的一些先进管理经验等。而其中《文化休闲》栏目主要刊登各种诗歌、书法、绘画、回忆录等作品。“所有的稿件都有专门的团队策划、审稿。”王松奇说,他认为刊登自己的书法作品和孩子的文章“没有问题”。 但记者了解到,由于有大量的发稿需求,该期刊的版面很紧张,审稿周期需2个月左右。不少业内人士纷纷“吐槽”。他们认为,既然是专业杂志就应该多刊登学术性、实操性的文章,“核心期刊就应该有核心期刊的样子”。 《银行家》全年定价1272元。 和学生对导师与师娘的推崇相似,父亲对儿子的喜爱甚至宠爱、偏爱,都可以理解。如果这些文章发在自媒体上,绝对不会有如此大的争议。 但是,徇私情决不能用公器,将核心期刊当作“自留地”,在自己担任主编的期刊大量刊发自己和儿子的作品,无疑越过了边界,挤压了真正有学术和实践价值的研究发现的空间,有“以权谋私”的嫌疑。 这种乱作为,恐怕也是一种学术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