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之后,管强开始收藏各种类型的票证和小额纸币。包括20世纪80年代发行的1分、5分、1角、1元等纸币,还有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各种粮票、布票、油票、肉票。“当有小学生来参观时,我告诉他们,上世纪80年代初,广东人每月定额二两肉,每天定额二两米,他们听了都大吃一惊。” 管强的藏品大至古代瓷器,小至儿时睡过的摇篮,而最令他珍惜的还是外婆曾用过的一个青花罐,当时这个罐子破了一个小口子,外婆用水泥把它补好了。”管强说,自己的藏品大多都是“接地气”的物件,让不同年龄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回自己的记忆。“现在大家步子都很快,但有时我们也要看看来时的路。” “很多博物馆的藏品虽然很贵重,但是很多老百姓都看不懂,参观也只是走马观花。而走进这个博物馆的人都能通过这些老物件产生共鸣,回忆起自己的旧时光。”管强说,这个博物馆特别适合一家老小一同前来参观。“爷爷奶奶将自己曾经历过的关于这些老物件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儿孙听,要比我讲得好多了。” 全国各地“淘宝” 管强说,自己的博物馆一个特色就是接地气,给人们一个缅怀过去的机会。管强形容收藏老物件就像“滚雪球”,一旦开始,藏品就会越来越多。一开始,管强主要是在家里“搜刮”老物件。但他的“胃口”越来越大,逐渐开始到全国各地“淘宝”。在业内,这个过程叫“铲地皮”。“每个地方都有收集老物件的小贩,他们会开着小面包车,挨家挨户收集老物件。”为了收藏到想要的老物件,管强已经与全国几十个城市的古董小贩建立起了联络。“我经常周末两天来回,专门到各省去‘铲地皮’。” 为了收藏老物件,管强经常要外出淘货。价钱谈不拢,白跑一趟,是常有的事情。管强记得,他曾在西安看中了一样文房里的宝贝,叫水盂。但是因为当时对方要价太高,管强只好无功而返。回深圳之后,管强心里老是念叨着这个水盂。后来,他又多次通过电话和微信与对方洽谈,但是对方依旧不肯让价。经过了几天的煎熬,最后,管强还是一咬牙拿下了这件珍贵的收藏品。“不拿下它,我实在太难受了,茶饭不思。我太太都看不下去了,她笑着说我像得了相思病似的。”“淘宝”花费了管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每年的年假加上两个周末9天时间,我要跑好几个省份,全用来找这些老物件了。”管强说,即便去到一些城市最终空手而归,他也很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