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024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达6882.8亿美元。美国滥施关税,对我国GDP增长有较大压力。
最近,记者采访了不少外贸领域的企业家。他们虽然有忧虑,但更多地表达了信心:美国这些套路,他们7年前就见识过,生意不也做下来了吗?
他们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美国把门关上,我们就开辟新航道。外贸人都明白,与其跟美国死磕,不如把欧洲、中亚、非洲、东南亚这些市场做透。
宁波新东方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秋城常年跟美国做生意,他感受最深的是,美国政策“变脸”太快,政策朝令夕改,让他和许多外贸人都不太敢再接美国的订单了。他们已经在考虑将业务转向东南亚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尤其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项目。
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7年间,中国外贸做了很多新布局。有这样一组数据——
2024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22.07万亿元,同比增长6.4%;今年一季度,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同比增长7.2%,货物进出口额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超过50%。现在每10块钱的外贸生意,就有5块多是跟这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做的,多元化市场格局正在形成。
如今,中国已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我国外贸的顶梁柱。
中国对美国出口市场的依存度也在下降。2018年,我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是19.2%,2024年已经下降到14.7%。
中国正逐步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转向更加多元化、均衡的贸易格局。
大批国产汽车在山东港口烟台港集结等待装船出口(1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当然,面对挑战,还有一些外贸企业做起了“出口转内销”生意。
广东一家生产耳机等电子产品的企业,公司3年前还有稳定的外贸订单,利润也稳定在1000万-2000万左右。但这两年,由于外贸订单波动,他们对公司的产品进行了战略性大调整:把原来出口的大部分产品份额都转到内地销售,外贸订单只保留了很小一部分。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有出口实绩的10万家企业中,接近85%的企业同时开展了内销业务,内销金额占销售总额的近75%。
如今,面对美国的关税冲击,国家鼓励企业“出口转内销”,近期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比如采取组织外贸优品内销活动、推动内外标准认证衔接、加强内外贸一体化政策支持、建设综合服务平台等措施,帮助外贸企业更好依托国内市场,有效应对外部冲击。
一些电商平台充分发挥渠道优势和技术能力,通过加大补贴、搭建内外贸一体化联动平台等多项举措助力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
从政府到企业,从平台到消费者,中国上下正团结一心,全力支持外贸企业渡过难关。
有外贸企业家说得好:拿着世界地图做生意,市场不只有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