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互助父母”:这届年轻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7-26 21:04   

半月谈讯 “我自愿加入《出门在外互助父母计划》,本着‘我照顾大家爸妈,大家也照顾我爸妈’的精神,出门在外,我愿意:为陌生人的父母、长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便利。”

这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在互联网平台小红书上发起的一次温暖助老约定,离家在外的年轻人希望家中长辈在外窘迫无助时,都能被社会温柔以待。

尽管这个约定既没有约束条款、监督机构,又没有实名发起人与签订方,看似是过于理想化的君子之约,实则并非一厢情愿。

有网友“请大家帮忙照顾第一次独自看演唱会的妈妈”,得到无数回应;有年轻人在背包挂上写着“叔叔阿姨需要帮忙找我”的牌子,鼓励老人有困难主动开口……

有关互助父母的帖子里,记录下无数个温暖的瞬间,展现出这届年轻人对社会老龄化的独特解答,赋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新的时代内涵。

“放心,爹妈在外就是咱爹咱妈”

“互联网姐妹,我54岁的老母亲就交给你们了!”这是河南网友“大风飒飒”发布的一则特殊的“网络托付”,她54岁的母亲将从西安独自乘高铁到北京旅游。

于是,她将母亲的照片和车票信息发布在了自己的小红书账号上,“托付给刷到此条动态的广大互联网姐妹了,希望她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们能善意帮忙。感谢!”

这一句托付得到数千名网友的关注与回应,网友们在评论区接力报着坐标——“我在朝阳,看到阿姨会打招呼的”“我在海淀,遇到会帮忙”。还有网友说:“放心,爹妈在外就是咱爹咱妈。”

“当初我发笔记的时候也没抱多大希望,因为我平时笔记的浏览量没有多少,但是这条笔记有很多网友热心点赞和评论。”大风飒飒感动地说:“妈妈回家时跟我说,一路上一直有人在帮她。她从来没出过远门,遇到不懂的、不会的就问,遇到的年轻人都很热心。”

现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意识到老年群体在生活当中会遇到诸多不便,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的父母。

95后小伙儿“小岗同学”用Vlog记录下自己在北京街头成为“共享儿子”,并在线下发展了100个“共享儿女”的故事。

在小岗同学的视频中,他给提重物等公交的大叔搭了把手、给在路边乘凉的环卫阿姨们买水解渴、在医院里教不会使用自助打印机的叔叔阿姨们打印单子……

出门在外的这些小事,都有可能成为年长者难以翻越的障碍。子女担心父母独自出门,可又远在千里之外帮不上忙,往往又急又愧疚。互助父母约定,恰好解了两代人的燃眉之急,所以在网上一呼百应。

据统计,截至2024年7月,小红书上与“互助父母”词条相关的笔记,累计阅读数超1亿,点赞数近500万。今年7月,小红书发起 “出门在外互助父母计划”,活动上线一周,就有超过50万人加入。小红书制作了10000块写有“叔叔阿姨需要帮忙找我”的公益背包挂牌,也在3天内被年轻人领取一空。

“没事,下个路口有千千万万个我”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为了追求学业、事业或生活的更好机遇,离开家乡。

随着他们脚步的远去,留下的不仅是空巢的家,还有那份对年迈父母深深的牵挂。“拜托大家帮帮我爸妈”,何尝不是子女无奈缺席下的另一种尽孝;“叔叔阿姨我帮您”,就是将心比心时的搭把手。

在一些“互助父母”的帖子下有网友问:“这个路口你帮了,下个路口怎么办?”许多网友回复:“没事,下个路口有千千万万个我。”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董晨宇认为,互联网时代小红书等平台去中心化的算法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内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丰富和延展。通过网络,年轻人传递出最朴素而温暖的信号,在各个角落凝聚尊老、敬老、爱老的正能量,这样的网络创新值得点赞和用心呵护。

同时,“互助父母”也成了一些年轻人寻求圈层认同、召唤同频社交的途径。助人者经常会将善举发到互联网平台上,看到的人也会受到激励去帮助他人,最终催生出“善的传递,爱的循环”的增强回路。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现代服务管理学院院长杨文凯认为,养老绝不只是儿女的问题,也不只是年轻人的问题,需要社会的合力。这要求在制度设计上更加贴心,比如优化购票流程、简化应用界面,以及确保公共场所设施对老年人友好。

受访专家认为,“互助父母约定”是一种代际互助的新形式,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也可以积极参与,为代际互助提供更多强有力的支持,扩充代际互助场景。

例如,浙江缙云推出的“跨代共居”养老模式,让年轻人居住在养老院中每月房租1000元,如果每月完成相应的志愿服务时长,即可减免租金。这一模式,既为年轻人减少了开支,也让老年人有更多陪伴。

来源:半月谈  作者:  编辑:管鹏伟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