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丨科创板五周年迎新一轮改革,八大看点值得关注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20 07:54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 近日,科创板迎来开板五周年。6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科创板八条”的出台标志着科创板改革再出发,八大看点值得关注。

看点一:提升优质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制度包容性

科创板自设立之初就承担了支持科技创新和制度“试验田”的重要使命。在新一轮改革中,科创板如何更积极主动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强化“硬科技”定位备受各方关注。

“科创板八条”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精准识别机制,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同时,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提升制度包容性。

要看到,未盈利科技企业不等同于“差企业”,科技企业搞研发投入导致的亏损,与传统意义上经营不善、竞争力不强而陷入的亏损存在本质区别。

业内人士指出,加大科创板精准支持优质未盈利企业上市的力度,是科创板改革再出发的标志性举措之一。不少这类企业正处在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的关键阶段,急需资本市场予以支持。此举助力这批企业持续开展研发、参与国际科技竞争,也将进一步改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结构和整体面貌。

看点二: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

新股发行定价历来是市场博弈的关键环节,如何不断优化发行承销制度考验着改革者的智慧。“科创板八条”对于深化发行承销制度作出了诸多试点安排。

首先,在科创板试点调整适用新股定价高价剔除比例。据了解,目前实践中最高报价剔除部分原则上为所有网下投资者拟申购总量的1%。科创板将试点统一执行3%的高价剔除比例,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大网下报价约束,减少网下投资者报高价冲动。

其次,完善科创板新股市值配售安排,增加网下投资者持有科创板股票市值要求。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科创板增量资金,鼓励长期持有,促进金融资源向科创领域倾斜。

此外,针对未盈利企业估值难、风险高的特点,试点对锁定比例更高、锁定期限更长的网下投资机构提高配售比例,鼓励投资者强化自我约束、增强报价研究,进一步压实“买者自负”责任。

看点三:推动再融资储架发行试点案例率先在科创板落地

“硬科技”企业要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必然需要持续研发投入。优化科创板上市公司股债融资制度需要顺应科创企业的发展规律。

“科创板八条”提出“推动再融资储架发行试点案例率先在科创板落地”值得关注。再融资储架发行通过“一次注册、分次发行”来引导上市公司理性融资,提高融资效率,降低单次再融资对二级市场的影响。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研发融资,需要根据研发情况持续投入、细水长流,这与储架发行制度较为契合。

与此同时,“科创板八条”还探索建立“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支持再融资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投入。这无疑将促进科创企业聚焦主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

看点四:建立健全相关企业股债融资、并购重组“绿色通道”

并购重组是科创公司加快技术突破、优化资源配置、赋能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各方对于激活并购重组为整个资本市场注入活力十分期待。

“科创板八条”提出建立健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硬科技”企业股债融资、并购重组“绿色通道”,释放出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的鲜明信号。

从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到适当提高科创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再到丰富支付工具,鼓励综合运用股份、现金、定向可转债等方式实施并购重组……一系列政策举措针对市场关切作出了非常具体的回应。

据了解,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表态支持高质量产业并购,并出台了不少政策,上交所也连续召开多场并购重组座谈会。在政策暖风频吹的基础上,“科创板八条”的相关举措将引领科创板并购重组市场进一步释放活力。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刘慧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