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陕西延安是中华民族圣地和中国革命圣地,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区域,也曾是一个贫困面积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然而,如今的延安不仅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69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7.62万户20.52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而且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中国扶贫交流基地之一。
从贫困面积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一跃而成为脱贫典范,延安是如何华丽转身的呢?在日前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的“2020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会”时空连线环节,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大平,通过在线视频,向延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严汉平提出了问题。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回延安视察,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叮嘱我们要加快老区发展步伐,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总书记召开的第一次跨省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吹响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号角。五年来,我们牢记嘱托,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以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靶向施策、硬仗硬打,务求做到村村过硬、户户过硬、全面过硬,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严汉平通过在线视频道出了延安短短几年实现脱贫摘帽的缘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陕甘宁革命老区有‘两个明显优势’‘一个明显制约’。第一个明显优势是特色资源优势,主要是能源、特色农产品和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第二个明显优势是后发优势,主要是城镇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空间。一个明显制约是生态环境整体脆弱。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开出的金玉良方,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治本之策,注重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持续用力推进苹果这个百亿级产业和退耕还林这个惠及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实现了生态保护、产业富民与脱贫攻坚‘一个战场两场战役’的双赢。”严汉平娓娓道来,通过视频向全世界分享延安脱贫致富的好经验。
过去5年来,延安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注重把良好生态效益转化为扶贫成效,大力发展苹果、红枣、花椒、核桃等经济林,做大做强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最大限度发挥苹果、棚栽、养殖等产业带贫益贫作用,累计发展苹果产业300多万亩、设施蔬菜42万亩,实现4.69万户14.36万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产业就业全覆盖和69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特别是从2017年起,深入推进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后整理,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户嵌入全产业链,累计建成智能选果线103条,冷气库储能达到147万吨,“洛川苹果”以687亿品牌价值位居全国水果类第一,“延安苹果”注册仅三年位列2020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三名。通过后整理,果农人均果业收入由2014年的7046元增加到2019年的13998元。延安市从机关单位选派1807名优秀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69万名市县乡干部联户扶贫,村村组建驻村工作队,吃住在村、工作在村,与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通过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群众实现了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力量源泉。‘四级书记’抓脱贫,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保证。发展特色产业不动摇,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治本之策。发扬延安精神,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严汉平对延安脱贫经验概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