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牌之王被质疑造假!万物皆可南极人不灵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1-16 08:10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 谢艺观)谁能想到,“吊牌之王”南极电商(前身为南极人)也有“水逆”的时候。

年初以来,因陷入“财务造假”风波,曾经的“女神股”南极电商就像吃了“泻药”,股价一路下跌,较巅峰时期缩水了一大半。

南极电商日K走势图。

一份研报引发“蝴蝶效应”

1月4日,新年第一个交易日,A股喜迎“开门红”,南极电商股价却现闪崩跌停,5日,再次遭遇跌停。

没有明显利空,却连吃两个跌停,摸不着头脑的股民还在调侃“生产保暖内衣的南极人,却没给自己的股价保暖”时,兴业证券2019年发布的一份《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的界定和识别》报告在网上流传。

这份报告中,列举了“XX电商”的案例,并提出了六大疑点,分别是:净利润非常高而无明显壁垒、无明显的竞争对手、非常轻资产的运营模式、财务数据质量差(应收账款)、经营规模翻倍增长的同时员工数量下降、供应商和客户高度重叠。

由于和南极电商的情况吻合,外界普遍认为,该“XX电商”指的正是南极电商。

为了稳定“军心”,南极电商在1月5日晚间,推出了一份股票回购方案。在同日召开的机构交流会上,南极电商董事长张玉祥也称,“以高额回购回击对我们所谓造假的质疑,让投资者安心、放心。”

但股票回购并没有给股民服下一颗“定心丸”。1月6日、7日,南极电商股票继续下跌。

“我90年代就做生意了”,1月8日晚间,张玉祥在与媒体电话沟通时回应称,“我学法律的,我会去造假吗?” 但被网友回怼,“造假和学法律没有因果关系。”

1月12日,南极电商再次跌停,股价相较2020年7月10日的最高点24.41元下跌62.19%,市值缩水约373亿元。

眼看着股价一片惨淡,南极电商也在13日发布关于媒体报道的澄清公告。公告中提到,近期网上流传的质疑公司体外循环造假的PPT,被多家第三方自媒体转载,特就这些疑点进行回应。

南极电商澄清公告截图。

澄清公告发布后,南极电商股价连续三日反弹,截至1月15日收盘,股价收报10.48元。不过,股价虽然“止泻”,但悬在南极电商头上的造假“乌云”并没有完全散去。

“逆天”数据是真是假?

投资者之所以根据上述研报质疑南极电商造假,主要因为,比较2015-2017年的数据,南极电商通过税务角度计算的公司当年应缴纳的增值税金额远远低于通过财报角度季度的增值税金额;前五大客户和前五大供应商高度重叠;应收账款过高;经营规模翻倍增长,员工数量反而下降以及净利率非常高。

南极电商是否涉及虚增收入呢?对此,南极电商回应称,绝大部分营业收入的销项税率为 6%(归属服务业),并非此前第三方论述中税务角度计算的17%的销项税率,计算逻辑有误。

对于“前五大客户和前五大供应商高度重叠”这一“体外循环造假”的明显特征,南极电商解释称,在产业链合作模式上,生产商与经销商存在重叠,多为前店后厂模式,且生产商与经销商均为公司的客户。

至于应收账款过高,“2018年及2019年,南极电商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1.61%、20.21%,整体比例可控并且逐年下降。”南极电商表示。

记者注意到,2019年,南极电商在各电商渠道的GMV(成交金额)增速高达48.92%,碾压阿里巴巴19%的总增速。南极电商GMV增长过快,员工数量却没有增长,也成为市场质疑焦点之一。“截至2018年-2020年底,南极电商本部员工总数分别为401、393、568人。”南极电商回应。

另外,针对“净利率非常高”、“非常轻资产”的质疑,南极电商将其归结于IP品牌授权。

不过,南极电商针对诸多问题的回应,在一些股民眼里并不合格。

“作为小散户,还是认为南极电商存在自相矛盾和澄而不清的情形,包括‘PPT’质疑的是净利润超高,而南极电商回应的是‘毛利率数据’;包括2016、2017年应收账款比重大未解释;包括专业人士质疑‘前店后厂’模式为何按6%来缴纳增值税?”

股民在股东群里的评论截图。

对于近期南极电商股价大幅波动,同时市场出现公司可能存在财务造假的质疑。

1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证监会已根据相关规定,第一时间将公司股票交易纳入重点监控范围,督促公司于1月13日发布澄清公告回应市场质疑,并要求年审会计师对公司2020年度财务报告进行重点审计。证监会将坚决落实“零容忍”要求,持续关注公司相关情况,紧盯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一旦发现,依法予以严肃查处。

毛利率堪比茅台,但真能长久吗?

财报显示,2019年南极电商本部业务毛利率高达92.70%。相比之下,贵州茅台2019年酒类毛利率才达到91.37%。南极电商“卖吊牌”比茅台“卖酒”赚钱?

其实,南极电商并不是一开始就靠“卖吊牌”为生的。资料显示,“南极人”品牌创立于1998年,本是一家主营保暖内衣的公司,葛优的一句“南极人不怕冷”,让南极人这个名字响彻街头巷尾。

图片来自南极电商官网。

2008年,南极人开启品牌授权商业模式,通过签约并授权供应商合作工厂生产“南极人”品牌的产品,同时签约合作经销商,授权其销售“南极人”品牌产品。

截至2019年底,南极电商合作供应商1113家,合作经销商4513家,授权店铺5800家。“南极人”品牌产品也从保暖内衣,扩展到家居服、棉袜、床上用品、居家布艺、箱包配饰、户外运动、儿童用品、汽车用品等,被市场戏称为“万物皆可南极人”。

南极电商官网截图。

2015年,南极人更名为“南极电商”,并于2015年底“借壳”新民科技登陆中小板。靠着“一本万利”的品牌授权模式,南极电商财报披露的业绩持续增长。

2015年至2019年,南极电商营收分别增长42.30%、33.85%、89.22%、240.12%、16.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58.37%、75.27%、77.42%、65.92%、36.06%。

这一增长态势也延续到2020年。2020年前三季度,南极电商营收27.72亿元,同比增长4.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2亿元,同比增长19.9%。

亮眼的财报业绩下,南极电商的股价在2020年上半年大幅抬升,从年初的12元涨到7月10日的24.41元,后因半年报业绩不佳等因素影响,股价开始不断下挫。

长期以来,南极电商品牌授权模式能否支撑企业长久发展就备受争议。

近年来,南极人屡屡登上国家质监部门及地方消费者协会的不合格产品名单,从蚕丝被、内衣、棉服、童装、冲锋衣到电推剪、卷发器、按摩棒,均有其产品上黑榜。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关于“南极人”的投诉量高达上百条。

不只是产品质量问题,天眼查显示,2019年以来,林心如、关晓彤、张若昀等明星将南极电商告上法庭,案由皆为“网络侵权责任纠纷”。另,南极电商还涉及侵害商标权纠纷、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肖像权纠纷、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等案件。

“授牌模式下,企业管控不了质量,最终损害的只有品牌。”有网友评论。(完)

(原标题:吊牌之王被质疑造假!万物皆可南极人不灵了?)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编辑:周夏
返回
谁能想到,“吊牌之王”南极电商(前身为南极人)也有“水逆”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