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挑战“半马” 冠军靠什么赢得比赛?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4-20 08:00   

人形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

有何本质区别?

虽然此次比赛的人形机器人高矮胖瘦并不一样,但是他们背后主要依赖三大核心组件是一致的,那就是“大脑”“小脑”与本体。“大脑”主要负责高层决策以及智能信息处理;“小脑”专注于运动控制;本体则作为机器人的物理载体,承担具体的运动任务。

眼下,人形机器人赛道正在加速“起跑”,而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制造、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4%和55.4%,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正在助力制造业加快升级步伐。那么,人形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服务消费机器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刘兴亮:人形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在形态、控制的复杂性和应用场景等方面都存在本质区别。

首先是形态与结构。人形机器人要模拟人类的外观,具备了头、手、脚等结构,目的是适应人类环境并进行自然交互。传统工业机器人通常为机械臂或者是固定结构,专注于一些特定任务,比如焊接、搬运等等。服务机器人的形态多样,设计侧重于完成特定的服务功能,比如清洁、配送等。

其次是运动与控制的复杂性。人形机器人需要实现类似于人类的运动控制,包括平衡、步态规划等。控制系统相对复杂。传统工业机器人通常在预设轨迹上运行,控制系统相对简单。服务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的复杂性介于人形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之间,视具体应用而定。

最后是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适用于需要人机协作的复杂环境,比如家庭服务、医疗辅助等。传统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线执行重复性高的任务。服务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于商业、医疗、家庭等领域,提供特定服务。

人形机器人全球首“跑”

跑出哪些新局面?

在比赛直播的过程中,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观众的反应:当人形机器人经过时,奔忙的“外卖小哥”停下脚步、母亲抱起孩子、年轻人点开手机,大家不愿错过这场比赛的每个镜头。马拉松,象征着人类对自我超越的不竭挑战,那么,这场人形机器人的全球首“跑”,又将给整个产业打开哪些新局面?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刘兴亮:人形机器人参与马拉松赛事不仅是技术展示,更对产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第一是技术验证与推动。马拉松对机器人在超时间运行、复杂地形适应等方面提出了挑战,有助于验证并推动关键技术的发展,比如高效电极、柔性关节等。

第二是标准制定与产业规范。赛事提供了统一的测试平台,有助于制定行业标准规范、产品性能评价体系,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第三是应用场景的拓展。通过马拉松等机械测试,可以验证人形机器人在灾害救援、巡检、陪护等实际场景中的可行性,拓展应用领域。

第四是公众认知与市场培育。通过马拉松这样的赛事可以吸引公众关注,提高人们对人形机器人的认知度,培育潜在市场的需求,推动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第五是产业生态的构建。赛事可以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人形机器人参与马拉松赛事,不仅展示了技术实力,更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开启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原标题:人形机器人挑战“半马” 冠军靠什么赢得比赛?)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