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背后的含金量有多高?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4-18 08:04   

纸短情长 侨批见证家国心

侨批,是指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及邮政、金融机构寄给国内眷属书信和汇款凭证的合称,又被叫作银信。侨批最迟产生于18世纪80年代。2013年,“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民间力量参与到侨批的保护中,共同留存这份珍贵记忆。

在福建省档案馆,《百年跨国两地书》展览通过一封封侨批,展现了华侨华人爱国爱乡、团结互助、思亲孝悌的历史。在“爱国情怀”展陈版块,抗战期间的珍贵侨批,纸短情长。

福建省档案馆编研开发处三级调研员 郑宗伟:在这封侨批的批封上印上了宣传印戳“抵制仇货、坚持到底、卧薪尝胆、誓雪国耻”;在这封侨批里头,它就记载了“现在当在抗战之中,凡是中国国民份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通过各种形式来支援国内的抗战。

侨批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之后,越来越多的民间力量汇聚加入侨批档案的保护队伍中。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的故事被世人所了解。

福建省档案馆编研开发处三级调研员 郑宗伟:有这么一封的侨批,在上面没有任何的地址,只写了寄给某某人,他寄的什么物品回来,寄了多少钱回来。这说明当中信用就非常关键。这封侨批实际上也从侧面反映、展示了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优良传统。

(原标题:我国三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背后的含金量有多高?)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总台记者 潘虹旭 马力 佘利霞 田萌 吴燕敏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