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口粮”怎么储存?科技含量真挺高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7-03 16:07   

工作一线组建科研团队

力推科研创新实现优粮优储

采用“五面控温”技术的昆山库1号仓。人民日报记者 白光迪 摄

2022年,为了推进高标准现代化粮仓建设,江苏省粮食集团组建“刘天宇大师工作室”,团队带头人刘天宇,是昆山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也是公司科研团队的负责人。

粮仓一线也需要科研团队?“粮食储备是个技术活儿,粮仓一线缺乏高素质人才,会导致粮食储存技术发展迟缓。”刘天宇说,扦样、化验、粮仓管理这些传统粮仓作业已经无法满足科学化、智慧化的储粮需求,将来的工作重点,要从单一操作工种转向培养更多科研技术型人才。

同时,深化产学研合作,对接校企共建合作,也是基层粮库未来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

“很多科研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需要大量应用场景,我们工作室的任务之一就是让科研项目向产业方向孵化落地。”刘天宇说,目前粮仓运用的五面控温技术、多维粮情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粮食智慧平台等内容,均有大师工作室的贡献。

27岁的吴俊峰入职一年,平日承担着质检员、化验员的职责,其余时间参与大师工作室的科研项目。

“粮仓配备烘干机之后,潮粮也可以直接收购,但烘干机温度、时间经常控制不好,容易出现米粒‘爆腰’的情况。”吴俊峰说,碎米多了,出米率会下降3到5个点。吴俊峰查找资料,结合实验,测算出不同品类谷物的最佳烘干温度及时长,优化了稻谷烘干的参数设置,让出米率达到自然晒干水平。

千顷麦田,颗粒归仓。江苏夏粮入库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在科技加持下,力争让每一粒金黄的麦子都住上智慧的“家”,确保粮食储备的质量安全。

截至目前,江苏全省完好仓容达4657万吨,现代型仓储设施覆盖率达87.5%,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量达2348万吨,居全国前列,力争实现安全储粮、优粮优储。

快评

让兴农科技遍布田野

张伟昊

“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粮食仓储设施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这些年,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储备、流通、加工等各环节赋能提质增效,粮食仓储设施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储运减损关键技术不断提质升级,绿色科技在守护大国粮仓、守牢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中扮演重要角色。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北斗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科技赋能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智能、绿色,智慧粮仓也让粮食收得多更存得好。截至2023年末,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超2亿吨,气调储粮仓容达5500万吨,国有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

智慧粮仓,节粮减损。期待更多像昆山这样的一线探索,加快粮库智能化科研和建设,培养更多技术过硬又富有创新意识的农业人才,让兴农科技遍布田野,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让大国粮仓根基更牢。

刊于《人民日报》2024.7.3 第7版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记者 白光迪  编辑:管鹏伟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