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综合 面对心脏骤停,公共场所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真的是“救命神器”吗?
AED设备之所以被称为“神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显著提高生存率。研究发现,如果在心脏骤停的1分钟内使用AED对患者电击除颤,救活概率为90%。有国外的研究报告显示,在院外心脏性猝死的病人中,只使用心肺复苏急救(CPR)的生存率为14%,同时使用心肺复苏和AED除颤的生存率能够上升到23.4%。
心博骤停是怎么发生的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心搏骤停是如何发生的。
正常人的心脏每分钟跳动60-100次,为人体全身上下供应氧气和营养、以及正常人体所需的物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心脏就是个大水泵,把血液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个地方。
心脏跳动受电流控制。当心脏电信号异常,就会打乱正常的节奏,异常收缩会导致心室无法向动脉泵输出血液。也就是大水泵坏了,不能向外输送了。最典型的,就是心室颤动,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
而要转复室颤心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电除颤。而且,除颤必须要快,每延迟一分钟,除颤成功率就会下降7%-10%,这就解释了为何要在公共场所大规模、高密度投放AED设备(自动体外除颤仪)。这也是心搏骤停抢救中“黄金四分钟”说法的来源。
遇到有人突然倒地该怎么做
和医护人员使用的专业除颤仪相比,AED可以说是个“小傻瓜”,只需要按照语音提示“听它说、跟它做”。
因为AED设计的初衷是针对非专业人士,所以它的结构和操作方法都非常简单,它由两块电极片通过导线与主机连接。打开电源,按照电极片上的图示将电极片牢固地贴在胸前的对应位置,接着,它就会自动检测心律,在5~15秒内判断是否需要电击除颤,并给出语音提示。
电极片的位置非常重要。一片贴在患者胸骨右侧第二肋间,另一片贴在胸骨左侧第五肋间腋前线,也就是当我们面向患者时,电极片大致是左上右下的位置。
在真正的心脏骤停抢救中,光靠AED是不够的。接下来,同学们,我们要一起学习心肺复苏术。
遇到一个突然倒地的人,首先,我们要确保他脱离了危险环境,如车祸、火场。
接下来,你要用力拍打他的肩膀并呼唤,快速判断他是否失去了意识和呼吸。如果没有反应,要请周围的人呼叫120,并快速取来AED。
与此同时,你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PR),在胸口正中,胸骨下半段,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按压胸部30次,向下压深 5-6 厘米;接着开放气道,按额头抬下巴,清理他的口腔异物,如食物、假牙;然后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吹气时捏紧他的鼻孔,吹气后手指松开。
【浙江新闻+】
杭州
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公共场所AED配置和使用的城市
《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杭州也成为了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公共场所AED配置和使用的城市,从法律层面保护了使用AED施救者的合法利益,为AED的使用铺平了道路。
2014年,杭州开始配置AED,目前主城区的AED数量为600余台,全市共1000台左右,但公共场所配置AED的使用率不是很高。究其原因,AED的配置场所、使用培训、费用保障、维护保养责任主体、法律保障等都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导致在实践中出现“投放难、推广难、管理难”“不愿用、不会用、不敢用”等问题。
据悉,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将按照每一台AED至少培训10人的目标,结合红十字会、急救中心及其下属的培训基地,拓展公众急救技能培训导师。预计在3年内,接受AED使用及相关急救技能培训的人群数量累计将达到常住人口的30%。未来,随着AED数量的增加,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将结合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打造AED管理智能平台。同时,与多部门联合督导,确保全市的AED配置和使用管理工作按照《办法》的要求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