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新闻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经济 | 社会 | 体育 | 文娱 | 时评 |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他们远在边疆,却冲锋在科学报国“前线”——哈工大“八百壮士”谱写时代华章
2019-08-06 10:52:09;杭州网

新华社哈尔滨8月5日电 题:他们远在边疆,却冲锋在科学报国“前线”——哈工大“八百壮士”谱写时代华章

image.png

这是20世纪50年代新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教研室的25名青年教师的合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哈尔滨工业大学提供)

上世纪50年代,800多名朝气蓬勃的青年,满怀着建设新中国的热忱,从祖国各地奔赴远在东北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他们扎根边疆,不畏艰难,建立起一批新学科,创办了一批新专业,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当时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7.5岁,历史为他们留下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哈工大“八百壮士”。

近70年过去,他们或已离去,或已耄耋,他们身上闪耀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后来人始终把国家需求为己任,书写着知识分子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时代答卷。

振兴国家就是最重要的抱负

中国工程院院士、86岁的沈世钊出生于浙江嘉兴,他已在哈工大度过了60余载春秋。

1953年,年仅20岁的沈世钊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远离家乡亲人,来到哈工大成为一名师资研究生。三年后,他留校任教,从事木结构研究与教学。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迎来而立之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被确立为我国学习苏联的样板学校。像沈世钊一样,很多青年教师响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号召,从南方的“鱼米之乡”一路北上,来到天寒地冻的北疆。

“我们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经历过那些真真切切的苦难。新中国成立,年轻人干劲儿十足,一心想为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沈世钊说,当年的东北缺油少肉,校舍简陋,他们都不以为苦。在他们心中,振兴国家就是最重要的抱负。

image.png

1953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制图教研室全体教师合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哈尔滨工业大学提供)

那时,他们白天跟着苏联专家学习,晚上复习消化、为本科生备课,当起“小教师”,还自发组织翻译、编写教材。在快节奏、高强度学习下,他们很快成长为一支年富力强、勇挑重任的教师队伍。

为满足国家工业化发展需求,哈工大按照行业、甚至按照企业工种设置专业,有的专业名称与工厂车间同名。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哈尔滨锅炉厂急需专业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八百壮士”之一秦裕琨回忆说,1954年,在他从上海来到哈工大的第二年,就参与组建了我国最早的锅炉专业。“当时是学习苏联技术,今天我们的技术已在世界上领先。”秦裕琨欣慰地说。

image.png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给学生上课(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哈尔滨工业大学提供)

虽然人才急需,但哈工大培养学生始终坚守“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哈工大原党委书记吴林说,当时的哈尔滨电机厂、鞍钢、一汽等等,各大工厂都活跃着哈工大毕业生的身影。他们进办公室能画图设计,下车间能抄起家伙干活儿,哈工大因此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敢为人先 开创中国多个“第一”

上世纪50年代初的哈工大几乎是白手起家。“八百壮士”一边搞教学,一边搞科研,在摸索中起步。短短十余年间,他们创办了24个新专业,一个基本适应当时国民经济建设需要,以机电、电气、土木、工程经济等为主的教学体系基本建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八百壮士”代表杜善义,1980年到海外做访问学者。他头一次了解到复合材料这个领域,为了多学知识,别人一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周就看完了。很快,他创新性提出将力学和新材料研究交叉融合的发展理念,这一新思路获得了国际国内一致好评。

两年后,杜善义回到哈工大。他说:“国家在最困难的时候把我派出去,我就要为国家建设出力,建立自己的团队,培养一批复合材料人才。”

image.png

这是哈工大“八百壮士”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大光的教学笔记(2015年5月14日摄)。新华社发(哈尔滨工业大学提供)

当时,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正面临材料更新换代难题。杜善义提出,要想提升性能必须使用复合材料。于是他投身于复合材料事业,并成为我国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为目标的航天学院首任院长。

哈工大航天学院参与了“试验卫星一号”“试验卫星三号”“空间激光通信”“载人航天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在航天上,每减轻1克重量,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新材料的出现将带来一场新变革。”杜善义说。

我国首台会下棋能说话的计算机,首颗由高校自主研制的小卫星,第一部新体制雷达,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在国内率先开展大跨度空间结构技术研究,研制成功的空间机械手在“天宫二号”上实现了国际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科学试验,首次揭示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结构……勇于开拓,敢为人先,哈工大亮出了一份靓丽的科研成绩单。

薪火相传 新时代书写新华章

在祖国建设最困难的时候,哈工大“八百壮士”以舍我其谁的勇气,挺起了民族脊梁。他们不仅开创了一个时代的辉煌,更诠释了一代代知识分子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共同追求。“哈工大‘八百壮士’身上体现出来的爱国奋斗、敬业实干、团结奋进精神,流淌在一代代后来人的血脉中。”哈工大原校长杨士勤说。

40岁的黄志伟曾多次拒绝国外多所知名大学邀请,于7年前来到哈工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建设结构分子生物学与天然免疫信号转导研究室。在3年时间内,他带领团队连续破解3个世界生命科学难题,让中国艾滋病结构生物学研究跻身世界前列。“哈工大地处偏僻地区,有时是种优势,适合安安静静、踏踏实实搞自己的研究。”黄志伟说。

哈工大是创新的圣地,也是创业的沃土。刚刚毕业留校的“90后”博士万龙迎来了在哈工大的第10个年头。大二那年,他进入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一系列科技创新项目。丰富的专业积淀和实操训练,让他获得多项发明专利,硕士毕业后便成立了哈尔滨万洲焊接技术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电池底盘、半导体靶材、5G基站散热箱体……都成了万龙的焊接技术“新战场”。“用我们的科研成果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是老先生们教导我的,也是我创业的初衷。”万龙说。

image.png

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翻译的教材(2015年5月14日摄)。新华社发(哈尔滨工业大学提供)

在哈工大,像万龙一样扎根边疆的新一代“八百壮士”还有很多。他们努力推动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先后成立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哈工大焊接产业集团、哈工大激光通信有限公司等多个高新技术企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说,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不但没有过时,反而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

明年哈工大将迎来建校百年。一代又一代“八百壮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将为国家发展注入更多强劲新动力,书写更多时代新华章。

(原标题:他们远在边疆,却冲锋在科学报国“前线”——哈工大“八百壮士”谱写时代华章)
来源: 新华网    作者:记者韩宇 杨思琪    编辑:王玥云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图库
古格夕照
亚洲文化嘉年华...
如此春光 那么...
维也纳国家歌剧...
杭网直击丨第2...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时评
·言而无信害人害己 中企暂停农产品采购责 ...
·【央视快评】把握大势,办好自己的事
·“八一”特别策划丨面对镜头,他们第一次 ...
·法德日国际学生教育投入的比较与思考
·工伤赔偿遇争议,这几点你要了解
·上半年新增就业737万人 "稳就业"仍 ...
·开展主题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造福人民 | ...
·新华时评:把握经济大势 办好自己的事
·【央视快评】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新华社评论员: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守初心担 ...
·人民时评:让每个人从健康中国建设中获益 ...
图片新闻

如此春光 那么西湖 ...

惊! 显微镜下的花 ...

杭网直击丨第22届 ...

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 ...

南京:“玫瑰白菜” ...

奇妙微缩沈阳市
热门点击
·严查!杭州已有32名房东因这问题被拘留
·浙江又一波事业单位招聘啦!有你感兴趣的没?
·杭州终于退出"高温群" 未来一周气温较温柔
·姑娘怒了!父亲被嘲讽:你女儿30岁还不嫁 丢人! ...
·杭州大妈早起排队抢便宜鸡蛋 80后姑娘看不懂了
·1499元!终于可以在超市买平价茅台了?
·杭州街头奥迪马自达互相追逐 致无辜路人身亡!监控 ...
·国庆前杭州这4条高架景观照明都将升级
热点专题 more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70有我更青春 青春记忆伴我行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2019年全国两会
- 新春走基层
-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 比学赶超 推进"六大行动"
- 杭州“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
- 建德果蔬乐园 尝遍四季时鲜
- 初心在身边 红船驶进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