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第二轮谈判结束!决定和平的三个选择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3-04 10:11   

据玉渊谭天微信公众号消息 过去24个小时,俄乌局势迷雾重重。

本来以为能够很快进行的第二轮谈判,在上演了延期、可能被破坏、乌方代表失联、谈判地点不一等多种意外之后,成了一出“罗生门”。

谈,最后还是谈了,双方的共识,向前了一步,俄乌就临时停火建立人道主义通道达成一致。不过,普京称特别军事行动还将持续推进。

谈判的不确定性、军事行动的压力、多方呼吁和平的期待和纷繁复杂的信息之下,俄乌局势来到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

谭主继续联合专业机构,用实时海量数据进一步透视正在俄乌等地发生的微妙变化,理出了俄乌目前最为紧要的三个“场”,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需要拨开迷雾。

为了和平,接下来作何选择,考验各方。

#第二轮俄乌会谈3月3日举行#

#基辅附近俄军车队长达40英里#

#存在非常强大的力量希望破坏俄乌谈判#

第二轮谈判后,乌方表示,没有得到希望的结果,俄方说首先应磋商乌克兰“去军事化”及其中立身份,无论如何都将完成特别军事行动。边打边谈的局面注定要持续一段时间。从细节看,两轮谈判,区别不大:

都是一方先做好准备。两轮谈判,都是俄方已经前往谈判地点后,乌方才确认参加会谈。

都有人不想看到和谈。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已经证实,存在非常强大的力量希望破坏俄乌第二次谈判。

都不影响双方的军事行动。谈判前,俄方已经告知乌方,谈判期间不会停止军事行动。

当下,有三个战况,在影响谈判进展。具体可以看这张动图:

这是一张整合了2月24日以来,全球社交媒体上乌克兰各大城市每日热度的数据图。三组数据结论,印证了三个战况:

第一,战场将被俄军分割?

数据显示,赫尔松和马里乌波尔是最近一段时间的两座关键城市。

俄军已经占领了赫尔松。这一消息也得到了该市市长的承认。这是俄军占领的第一座乌克兰主要城市,拿下赫尔松,意味着俄罗斯能控制更多的乌克兰南部海岸线,也意味着俄军在南部战线取得了重大进展。

同样被包围的,还有马里乌波尔。俄媒发布消息称,马里乌波尔已经被完全封锁。仔细看上面的图,马里乌波尔是东部战线的重要城市,如果马里乌波尔被攻占,俄军的东部战线和南部战线就连在了一起。

这也意味着,乌军可能会被分割包围。

第二,乌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会失守吗?

从图上可以看到,关于哈尔科夫的讨论一直在增多。

第二次谈判前,哈尔科夫市中心的政府大楼广场遭到炮击。乌克兰安全部门也承认,一大批俄罗斯空降部队在哈尔科夫降落。哈尔科夫市长也证实,城市的四面八方都爆发了激烈的战斗,当前的情况“非常危险”。

哈尔科夫是乌克兰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曾是一座军工城,著名的“T”字号坦克的生产地,就在这里。更重要的是哈尔科夫的地理位置,它不仅与俄罗斯接壤,更毗邻“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二战期间,针对哈尔科夫爆发了四次争夺战。

可以说,只有控制了哈尔科夫,俄军在向基辅进发时,才没有后顾之忧。

第三,俄军离基辅越来越近?

无论局势如何变化,基辅的热度远高于乌克兰其它城市。俄军,正向基辅聚拢。俄军前锋距基辅市中心不过25公里,基辅继续遭到俄罗斯精确制导武器的攻击。

2号,基辅电视塔所在地区遭到袭击。基辅附近俄军车队长达40英里。对基辅的全面包围,即将完成?

谈判,是一项妥协的艺术,尤其是在谈判场外,冲突仍在激烈地进行,这无疑会影响谈判的进程。但战争并不可控,战争难的并不是如何开始,而是如何结束。

第一轮谈判中,双方的条件在对方看来都是不可接受的。就拿克里米亚来说,俄要求乌承认俄对克里米亚的主权,乌要求俄从克里米亚撤军——根本谈不拢。

当然,从谈判经验来说,第一轮谈判一般双方的要价都比较高。

接下来,双方还是要回到乌东局势上,去达成一个妥协,双方都降低要价,然后寻找一个中间点。根据释放的消息,这轮谈判,就为平民开辟人道主义走廊的形式,以及为保证平民撤离宣布临时停火的方式都达成了一致,这是谈判实质性的进展。

但也要清楚,并不能排除俄乌冲突升级的可能性。只有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控制战争的规模和烈度,才能为和平,争取一线希望。

俄乌局势,可能还是需要第三方介入做中间人,提供磋商的平台,类似于之前法、德促成的“诺曼底模式”。

2015年,正是在这一模式下,乌克兰、俄罗斯、德国和法国四国领导人,在经过长达17个小时的谈判后,才达成了新明斯克协议。

现在,各方需要做的是劝和促谈,而不是火上浇油。动荡的所在地欧洲,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乌总统签署申请加入欧盟文件#

#瑞士决定冻结俄罗斯在瑞士资产#

#乌官员称乌克兰所欠外债应一笔勾销#

两轮谈判期间,乌克兰不再埋怨北约,而都把目光,放向欧盟。

谭主联合专业机构,分别获取了2月24日以来全球媒体对乌克兰“加入北约”和“加入欧盟”的报道量。当两条曲线叠加在一起,一个微妙的变化开始显现:

2月28日,也就是俄乌第一轮谈判前后,对于乌克兰“加入欧盟”的报道量,超过了“加入北约”。

乌克兰对欧洲的期待,是被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一句话勾起来的。正是27日这一天,她说得很深情:“乌克兰是我们的一员,我们希望乌克兰加入欧盟。”泽连斯基也积极写了“申请”。

只是乌克兰提交申请后,冯德莱恩又提起了一个前提条件:要商量加入的事,“首先必须结束战事。”

说是容易,做起来难。

第一,程序要求。

慢,是入欧程序的一大特点。谈判的时间会尤其漫长,哪怕是快的芬兰,程序也走了3年。再比如土耳其,1987年申请,到今天还没通过,这已经有35年了。

乌克兰这次的要求,是“火线入盟”,但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怎么会接受,大呼欧盟请“一视同仁”。毕竟欧盟的网站自己写着,“没有捷径”,只能按规矩来。

第二,准入条件。

想加入欧盟,需要符合“哥本哈根标准”,它囊括了地理、政治、经济、立法等各个方面。

法、德、波3月2日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用词讲究:三国决心强化乌克兰与欧盟的政治合作及经济融入进程。一家欧洲媒体“翻译”了这句话:

即便不考虑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就是乌克兰本身,也不达标。就看经济一项,乌克兰的人均收入,仅是当前欧盟最穷成员国的1/4。

乌克兰想要的是换一张牌。

美国给乌克兰描摹的所谓“北约安全”的美好愿景,已经完全破碎。目前来看,无论再怎么提北约,也只能得到一句“绝不出兵”的回应。在欧盟做出积极表态后,乌克兰立即“顺着坡走”。毕竟,在面对俄罗斯的压力时,来自欧盟的政治或是经济上的支持,很重要。

只是,乌克兰将欧盟当牌。欧盟又何尝不是给乌克兰画饼。

欧盟想要的是主导一个议题。

按照惯例,乌克兰危机,欧洲就是最大的输家。但这一次,欧洲做出了两点改变:

一是在欧洲大陆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德国,提高了国防开支。二是欧盟打破不为战争提供武器的禁忌,为乌克兰提供价值4.5亿欧元的致命性武器。


这也意味着,欧洲国家要逐步提升自己在欧洲安全事务的话语权。在这之前,北约对于欧盟来说,就是安全防务的靠山。

欧盟的做法,已经有人开始不满。毕竟,北约和欧盟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美国——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对欧洲来说,俄罗斯是搬不走的邻居,美国是隔了一整个大洋的“远亲”。危机初期,欧洲国家领导人开展了一系列穿梭外交。首次谈判前,马克龙提出的为乌克兰民众保留离城安全通道的要求,得到了普京的允诺。

自主解决欧洲安全的问题,开始传递出一些不一样的讯号。

欧洲想要一份安全,普通人又何尝不是?

#西方开始制裁俄罗斯平民#

#俄罗斯花滑三娃因制裁无缘世锦赛#

#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公司考虑申请破产#

近期,中国社交平台热搜话题词开始聚焦俄乌局势带来的全球影响,其中,“西方开始制裁俄罗斯平民”是热度最高的话题词之一,“人”成为关注中心。


俄乌局势引发的意外,已经开始影响普通人。

第一个“想不到”,是制裁还可以这样

在北京冬奥会给中国网民留下深刻印象的俄罗斯花滑三娃,因为制裁,将无缘即将举办的世锦赛;“欧洲歌唱大赛”,将俄罗斯人拒之门外;就连瑞士这样的永久中立国,也会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家需要,而改变自己的中立立场。


只是,万万没想到,就连俄罗斯的猫也会被制裁。

第二个“想不到”,是制裁的“后坐力”。

因为制裁,“北溪2号” 运营商一度传出申请破产的消息。

考虑到如果没了这条每年可以输送55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管道的风险,德国经济部长能想到的办法是,该买更多煤了。

德国本来想的是再过十几年就完全弃用煤炭。但现在,只能停滞了。和德国一样,很多欧洲国家都把“绿色”当成一件大事,去年刚在英国举办的气候变化大会,欧洲国家对减碳,都还很有雄心。

现如今,因为制裁导致的能源问题,英国也不得不重启了一座已经关闭的燃煤电厂。

动乱,正在让更大的危机变得越来越近。

现在看,大国纷争的余波已经在远未复苏的世界中蔓延,尤其是那些大国之间的夹缝地带,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高危地区”。

他们本就脆弱,鲜少受到关注,却往往承受着最重的负担。

在联合国大会讨论俄乌问题时,斐济的发言很特殊——作为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斐济在讲话中提到了气候变化问题,也是唯一一个。

斐济的逻辑是,只有在俄乌和平时,这一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局势动荡引发的涟漪,远不止这些——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乌克兰是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俄罗斯是多种制造业金属的来源国,俄乌两国,还是半导体生产关键化学气体的主要来源。

美国总统拜登在3月1日的国情咨文演讲中,再次将美国在此次乌克兰局势中的所作所为,称为“团结世界”的努力时,不知道他是否知道俄乌两国和世界的这些紧密联系。说完这话,美国就向乌克兰交付了数百枚毒刺防空导弹。

美媒记者还在社交媒体上吹嘘,很久没在演讲中听到这么整齐的掌声了。

被掌声掩盖的,是万里之外的炮火声。

这一切,应该被听见,尤其是美国。

来源:玉渊谭天  作者:  编辑:李嘉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