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是在校外租的民房,至今我们都没有学籍和学生证。”来自新疆的18岁少年小黎(化名),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民航服务与管理专业”就读两个月后退学。他曾被湖北省教育厅告知,上课的地方既不属于学校也不属于培训机构。(11月13日《长江商报》)
一些随意向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学位文凭,而这些证书或文凭并不被社会所承认的大学或学院被称为“野鸡大学”。这部分“大学”的存在让一些成绩差,又很想上大学的学生家长看到了一丝希望,但最终却被这些噱头欺骗。纵观这些高校,其存在的原因不外如下。
首先,高校对校名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名牌大学的校名是一种无形资产,它不仅能创造社会效应,同样也能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然而现在很多大学对其潜在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法律保护意识。教育资源管理中“重有形,轻无形”的管理思路也造成了对校名使用的忽视,给了投机倒把份子可趁之机,借高校之名进行招摇撞骗,谋不义之财,欺骗和误导公众。
再而,教育产业也缺乏严格的管理监督机制。华中师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在不具备教学资质的情况下却打着“华师大”的头衔进行招生。细究此类资产管理经营公司给华师大等高校惹来麻烦的原因,授权单位对其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监管缺位是重要一环。
最后,此类事件仍时有发生的原因也在于教育资质认证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市面上各种培训机构、教育中心、大学学院名目繁多,看的学生家长眼花缭乱,无从选起。在对教育资质和办学条件认识不足和信息来源缺乏的情况下,这很容易致使很多毕业生上错学。建立公开透明的教育培训机构资质认证等信息的查询,不仅能指导家长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学校,也能有效的规范社会办学。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一方净土,不能让唯利是图者污染了它,在办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严格办学、严格监管,更要不遗余力的维护它的声誉,防止被利益的驱使者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