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的南极大营救让一直默默从事极地科考的“雪龙号”家喻户晓,船长王建忠也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对于这样一位走南闯北、纵横两极的人物,将其置于一个宏大的视野里,足以感知一种渗透其行动与个性中的时代象征意义。
历代以来,我们这个大陆国家对海洋的态度大都趋于保守。尤其在近代,坚船利炮下洞开了国门,才开始关注世界的不同。当海洋战略越来越成为各国角力的关键,今天的王建忠得以驾驶雪龙号探索极地、遨游四海,其实正反映了国家层面对海洋战略、科考实践的一种正视。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正视并不若历史上大洋争霸时代对“海权”的巧取豪夺,而是基于道义、科学、人性本身,在各国共同的探索中实现海上的交往与共赢——这一切都可以从雪龙号营救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中窥见一斑。
如此背景下,雪龙号船长王建忠驾船执行科考任务的所作所为,无疑成为了我国新型海洋文明主张的一个具象象征。具体来看,王建忠恰是很好地诠释了人与历史的辩证关系:只有将个人事业融入到历史大势中,才能够为生命赢得崇高的意义,赋予壮美的色彩。
不过,任何一种光荣都会伴有巨大的代价。风光在人前,艰辛唯自知,王建忠这种人生壮美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苦磨砺:很多人难以想象数百天孤舟飘荡大洋的孤寂煎熬,很多人难以想象百米之高的冰山擦舷而过的千钧一发,很多人更难以想象“魔鬼西风带”中大风掀船船欲倾的命悬一线。不经历大风大浪,人们也就无从得知任务完成后的兴奋狂喜,也就无从得知落铆归港时的喜极而泣。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是每一个渴望参与历史的人所必经之磨难。功炳史册确实光耀夺目,但许多“胸怀大志”者往往遇难而退,唯有披荆斩棘、不畏艰险的勇士,方能终成大业。
王建忠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壮美的震撼,壮美的是他与中国走向海洋的大历史所产生的崇高共鸣,震撼的是他投身历史的事业时,展现出的伟大精神和卓绝毅力。
一百年前,中国陷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一百年后,我们仍处在这历史的大变局中。只是百年光阴如过隙,兴衰成败之势迥异。不变的是历史的伟业都呼唤着时代的英雄,时代的英雄呼唤着不畏艰险、勇于奉献的人们。王建忠已经做出了一个榜样,我们还需要千千万万更多的“王建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