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家庭主妇赶去市场买菜,股票投资人坐在号子里看盘……,典型的“太阳依旧升起”的景象,除了台“立法院”里杀气腾腾,警方和学生僵持不下。不同立场的人对服贸协议、对肢体抗争各有不同看法,但针对学生占据议场高喊“人民反对服贸协议”、“人民要求逐条表决”,一个合理的疑问是:岛内2300万人,每一个都是“人民”,到底是谁授权你代表了?谁说你占领“立法院”是代表我“人民”的意见?
服贸协议闹出如此争议,令人遗憾,却又并不意外。民意支持度不高的马当局尚难以化解外在反对意见,送进“立法院”“朝野协商”这奇怪的机制注定了前途未卜,在高度争议中打算强度关山更是不智之举。一连串障碍下来,引爆了冲突,学生团体比民进党更加身先士卒,更加无惧于以身试法。如此火爆场面好久不见,台湾民主好像倒退到解严前后。
只不过,今天岛内的言论自由度远胜于当年,老百姓对“政党轮替”的选项更是操作熟练。换言之,这早已不是一个“人民无法发声”的年代。也因此,学生虽自认“抗争无罪”,但“学生我最大”的姿态却没什么道理,赞成服贸协议者难道就不是“人民”吗?凭什么你口口声声人民如何如何?“我是人”没错,但“我”只是“一个人”!
以往抗争频繁的年代,新闻报导有一用语,称某些人是“街头抗争的常客”、“社运的熟面孔”,有点暗讽特定人马习于抗争之意。这次“立法院”冲突事件中的部分学生、学者,不客气地讲,称得上是近年各种抗议活动的“常客”、“熟面孔”了,呛马、丢鞋、声援劳工、反媒体垄断……,各式主题“无役不与”。相当程度上,对抗体制的精神不是没有意义,当今台湾也非容不下异议分子。但以服贸协议如此事关众多人民利益的议题来说,抗议者凡事皆反对到底的激烈做法,不是反而分散、冲淡了对此事论理的正当性和说服度?
此刻不少民众会这么想吧:我是“人民”,我对服贸协议有自己的看法,冲进台“立法院”的学生请不要宣称代表了我这个“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