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网友曝光“中华脊梁”颁奖盛典活动主办方要求参会者交纳9800元。主办方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和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均表示,活动文件系伪造,而活动承办方、北京国发中科信息技术研究院也称,文件是一个临时工伪造的,且该临时工已于5月份辞职。(7月19日《新京报》)
又是“临时工”,这群人也太强大了,有如此通晓天地的能力,而且往往能够不被发现,只有等到曝光时,才露出原形。有这么高深莫测的能力,当“临时工”也未免太屈才了。难怪这结论一出,网友感叹:“太没创意了。”的确,最近这几年,出事的总是“临时工”,但问题是,即便就是临时工干的,相关部门就能逃脱责任么?最起码,有一条叫监管不力的责任是无法推卸的。
临时工是个筐,什么都往里头装,这是公众不相信“中华脊梁”是临时工干的原因之一。的确,习惯性质疑是一种病,经验主义也有其不合理的误区,毕竟,在真相没有完全水落石出前,没有人敢打包票,“中华脊梁”这事,就真不是临时工干的。但是,此说疑问太多。首先,伪造活动文件,加盖印章似乎也太简单了吧?并且,临时工一个人又是如何知道该向哪些人士投寄的?相关人员是怎么监管的?这起码算是失职。其次,既然是临时工干的,为何毫无对证?一方面连这名临时工姓什么公众也无从得知,自然也不知道到底存在不存在一个这样的临时工;另一方面,又言临时工早已辞职,那这辞职一事,是确有其事还是为达某种目的所制造,我们同样无法监督。毫无对证,让我们拿什么去信任当事一方的解释。再者,为何发现问题总在曝光之后,如果没有曝光,那么很多活动就不存在问题?这样的企业或单位,自查自纠的能力是不是也太差了点?
这些疑问未解,公众就不可能相信“中华脊梁”是临时工干的这样的结论。这种境况下,要让人相信事情是临时工干的,需要的是公开透明的姿态和第三方有力的调查取证,如若不然,任何的辩解,都让人感觉在逃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