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大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报告称,去年全国家庭现住房完全自有率为84.7%。住房类型上,42.2%的家庭现住房为平房,比2010年调查结果下降了8.5个百分点。全国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36.0平方米。(8月6日《北京日报》)
新华网友“邓子庆”: 笔者并不怀疑《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中数据的准确性,倒是怀疑这些数据的真实价值 有几何。换而言之,即便这些数据都是通过科学客观的调查统计而来,但其最终所能体现出来的实际意义恐怕相当有限。
新华网友“叶祝颐”:居民住房面积的增长不取决于数字多好看,而取决于大多数人是否真正受益。如果普通民众特别是进城者居住条件改善不明显,即使住房面积数据撑破了天,对无房户、蜗居族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
新华网友“于文军”:政策决策需要统计学的平均数,但“被平均”的数据往往掩盖了真实差异,与百姓的切身感觉、幸福指数差别太大。滥用“被平均”,对政策决策将会起到误导作用。
新华网友“张正英”:在许多实际问题中,研究随机变量和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更有价值。若硬要统计,也应按不同的收入人群或以不同的社会阶层分别统计人均住房面积,这才有意义。
新华网友“许晓明”:一份试图反映住房情况的调查报告,无法体现老百姓住房刚性需求的满足状况,无法体现购房投资或者投机的构成状况,在社会学和经济学最核心的参考数据上都付诸阙如,又能为政策决策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