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水变清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谁在裸泳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0-06-21 06:25   

    17日,西安一交警因拦下一辆逆向行驶的奥迪车,并给车主开出罚单,在做笔录的过程中,司机用水杯砸在了一名交警的后脑勺上。据悉,违章司机也是一名交警,而且是中队长。但西安交警支队随后发布的公告与电视台的信息不符,打人地点也不同,交警支队被疑说谎。(6月20日法制网)

    一个完整的新闻事件必须具有以下五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原因。如今,在这一事件中,我们发现,仅仅两天的时间,媒体与交警部门对五要素的描述,除时间外的其他四个全都发生了变化:违章司机由交警中队长变成了“从天而降”的蔺某;打人地点由交警大队办公室变成了违章处理现场;打人的原因由交警中队长被处理恼羞成怒变成了为蔺某说情遭拒;砸交警后脑勺用的水怀也从事件中消失了。如果交警部门没有强调这是针对“交警队长打人”事件的“情况说明”,大家还以为这是互不相干的两件事呢。

    电视台是最早对此事进行报道的,其报道真实与否体现的是媒体公信力;交警部门是公权力机关,它的“情况说明”真实与否体现的是政府公信力。一面是媒体公信力,一面是政府公信力,我们应该怀疑谁,又应该信谁呢?

    事实上,人们更愿意相信电视台及其他媒体最初的报道,因为对于这样一件原本很简单的事件,最早的报道最不容易受到有关部门的影响,也最可能接近真实。人们本来以为,来自交警方面的“情况说明”,即使再想为自己人开脱,即使与媒体之前的报道出入再大,顶多说砸人用的不是瓷杯而是纸杯,或者干脆否认打人之说,总不至于违章司机也换了人,事件发生的地点也玩穿越吧?可是,这么奇怪的事情偏偏就这样发生了。

    一件事一旦进入公共视野,再想彻底盖住无异于掩耳盗铃。这些年来的一些舆论监督事件让很多为官者长了记性,不敢再直接捂着盖着或者跨省了。但是,不直接掩盖并不代表不间接掩盖,而且在这方面,一些为官者可谓经验丰富。

    在一些人的为官哲学里,一旦惹上麻烦,能摆平的就想方设法摆平,如果不能摆平,那就“遇事先把水搅浑”,把事情搅得越扑朔迷离越好,拉下水的人越多越好。当简单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搅入其中,再想查清其中某个人的问题也就难了,而且,有越多的人牵扯其中,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加入掩盖事情的努力中来,到最后,真正惹麻烦的人倒很容易全身而退了。

    为什么媒体与交警部门的说明差别如此之大?如果违章的司机是中队长本人,他开的奥迪又是哪来的?是自己的还是扣的违章车?如果司机是蔺某,蔺某是谁,中队长为什么要替他说情?这一切的谜团,都有待解开。一件事情由简单变成复杂,恰恰是精彩的开始。水虽然被搅浑了,但浑水也正有利于摸鱼,当水变清的时候,我们必然会看清,到底谁在裸泳!

来源:红网  作者:张楠之  编辑:易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