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有122人航班起火 亲历者称起飞时突然向右倾斜、伴有严重异响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5-12 17:19   

image.png

5月12日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拍摄的事故处置现场。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众号 5月12日8时许,西藏航空一架载有122人航班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起飞时偏出跑道,航空器机头左侧起火。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通报,5月12日08:09,西藏航空TV9833航班(重庆至林芝)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起飞时偏出跑道,航空器机头左侧起火。113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全部安全撤离,其中40余名轻伤旅客已送往市内医院救治。

另据西藏航空官方微博消息,所有旅客和机组全部安全撤离,受伤旅客均为轻伤,送往医院治疗。

现场网友拍摄的多段视频显示,事发时客机左侧燃起大火,航班机组人员和旅客紧急撤离现场,机身有充气滑梯释放。数辆消防车随后到达现场并开展救援。视频显示,现场明火已扑灭。

事件发生后,西藏航空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应急预案,全力做好应对和善后工作。目前,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航班起降恢复正常。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亲历者讲述:“感觉又重活了一次”

西藏航空对外发布的情况通报显示,在重庆江北机场起飞过程中,机组发现飞机异常中断起飞,飞机偏出跑道。

机上乘客龙安全在西藏林芝做生意,按照计划,他今天早上从重庆返回公司。龙安全说,航班原本是6点多起飞,但晚点推迟到了7:45,“登机后又晚点了一段时间才起飞的。正起飞的时候突然向右倾斜,我好像听到飞机有严重的异响,然后飞机被撞击了。”

另一名乘客赵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飞机没有拉起来就冲出跑道,“轮子爆了,所以飞机没拉起来就冲出跑道了”。

还有乘客表示,飞机侧偏后,机组人员发现冒烟的地方。他从侧面窗户看到,飞机出现了燃油泄漏,并且有燃油的迹象。

发现异常后,龙安全下意识地俯身抱头,蜷缩起来,抓住了前面的椅背。很快,飞机停下来,乘客逃向救生出口。龙安全的座位靠近飞机机翼部位,而应急逃生出口在飞机前方,他想抓紧逃出去,但发现一些乘客还在着急找自己的行李,“我就说,就不要浪费时间了,赶快跑,这时候还顾及行李干什么。”

“刚跳下飞机,就看到飞机左边的火势很大了”,龙安全说,他们转移至安全的地方后,才发现自己受了轻伤,“胸腔里面痛,腰也痛。飞机已经在起飞了,突然出现状况,冲击力太大了造成的。” 

赵先生则表示,乘务员很快打开了应急舱门,气垫和滑梯出来后,他第二个从前舱门跳了下去。很快,前舱门的空气气囊被大火封锁,其他乘客只能从后舱门逃生。

龙安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已被转至医院接受检查,暂时无大碍,心态也已恢复正常,“运气太好了,感觉又重活了一次”。

受此影响,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关闭跑道,起飞航班扣停,进近航班部分转移备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10:30左右,重庆江北机场发布通报称,113名旅客中,40余名轻伤旅客已送往市内医院救治。

专家:情况极为少见

据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消息,机组反映,飞机在起飞过程中出现异常,按程序中断起飞,偏出跑道后发动机擦地起火,目前已扑灭。

有航空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飞机起飞过程中冲出跑道起火的情况极为少见,除非是出现了特殊情况故障,不过目前尚无法判断具体原因。

“飞机起飞滑跑时,速度已经起来了,高速情况下飞行员临时决定不起飞,其实是很危险的。但既然他们做出这个选择,说明有更危险的情况。”该专家称。

另据其它媒体报道,有专家分析,很有可能是飞机起落架或滑轮出了问题,飞机发动机出故障的概率相对比较小。

知名航空博主@航空物语 在社交平台表示,根据最新图片,飞机起落架全部折断,左发从机身脱落消失,机身左前部有严重的烧蚀痕迹,机身后段出现断裂。庆幸火势没有殃及后部货舱,高原飞机在这个位置布置有大量需要紧急供氧时的氧气瓶。

民航局通报指出,目前,重庆机场 1 条跑道关闭,其他 2 条跑道正常运行。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重庆监管局已启动应急预案,并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置。

据了解,事故飞机由中国人保首席承保。事故发生后,人保财险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理赔工作组。

西藏航空官网显示,该司是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成立的国内首家高高原航空公司,于2011年7月26日正式首航,首航航线为拉萨—阿里。目前公司航线网络覆盖了西藏自治区内所有民航机场,开通国际及国内航线近60条。

西藏航空目前为全空客机队,机型包括A319、A320和宽体双通道A330。其中,具有卓越高高原运行能力的A319和A330均进行了特殊改装。动力方面,A319选装了CFM-5B发动机,A330选装了罗罗公司的Trent772C发动机。

“航旅纵横”显示,当天执飞的西藏航空TV9833航班是一架注册号为B-6425的空客A319-100,机龄9.5年。飞行次数1120次,飞行时长超过2500小时。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王春晓  编辑:李嘉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