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新闻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经济 | 社会 | 文娱 | 时评 |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最近一个多月,央行没这么操作你就慌了?没必要!
2018-12-05 17:31:17杭州网

近期,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的动作和声音都很少。

12月5日,央行发布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可吸收金融机构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等因素的影响,当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这是自今年10月26日以来,连续29个交易日没有逆回购操作。

要知道,央行上一次如此长时间暂停逆回购操作,还是在2015年,说来已经是3年前的事情了。

回看11月份,除了全月逆回购零操作外,只有在11月5日等量到期续作4035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净回笼资金3200亿元。

于是,市场开始慌慌的声音出现——货币政策是不是已经开始收紧?

其实, 这种担心也不是没缘由,因为,看货币政策是否收紧,市场资金是否紧张,资金利率是很好的指标。

上周以来,反映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的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DR007)略有上行,11月30日达到2.75%,较前一周均值上升12个基点。同日,隔夜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报2.6420%,为两个月新高,上升38.0个基点。7天Shibor报2.6690%,上升1.9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3.1130%,维持在近4个月高位,上升0.36个基点。

“宝宝”们也开始骚动了。

融360监测显示,11月23日至11月29日,74只互联网宝宝产品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2.93%,较前一周上升了0.07个百分点,创近6周新高。

货币政策转向了吗?别急着下结论,先看看这三个原因

实际上,每到市场资金利率及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明显回升,常常会让一些人浮想联翩,是不是资金又紧张了,货币政策要收紧了?

真没有那么简单。联讯证券分析师张德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逆回购长期暂停并不代表货币政策收紧,只是央行根据市场流动性需求做出的正确选择。

张德礼认为,在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加,通胀预期回落的情况下,收紧货币政策的概率很小。

那么,央行为何一反常态,如此长时间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呢?

专家的意见还是要听听:

一是投放已不少,市场不缺钱。

今年以来,央行通过4次定向降准、超额续作MLF、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等措施不断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市场资金面已总体较为宽松。

二是财政支出多,利率挺平稳。

11月以来公开市场到期压力较小,年底财政支出力度也在加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处于合理充裕水平,市场利率表现平稳。

三是外部压力大,还要稳汇率。

11月份,中美1年期国债利率出现10年以来首次倒挂,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外汇供求状况,为后续人民币走势增加不确定性。因此,考虑到稳定汇率与外汇储备的需求,此时央行保持定力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市场资金充裕没问题,问题是如何流向实体经济

货币政策没有转向,不代表万事大吉。

深究一下。央行连续这么长时间暂停逆回购操作,甚至回笼部分资金,为何市场流动性还挺充裕?是之前投放得太多还是钱在原地打转?

多位专家认为,眼下货币政策的核心不在数量投放而在于利率传导。

今年以来,虽然流动性投放增大但货币政策效果传导受阻,随着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小微、民营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

从数据上看,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7288亿元,不及前值 22054亿元的三分之一,创2016年8月份以来的新低。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970亿元人民币,较前值13800亿元环比减少一半。

信贷社融数据不及预期,反应了在资金充裕的同时,银行信用扩张动力不强,企业融资贷款动力不足。就是说,银行不愿放贷,企业也不想贷款。

在这种形势下,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鼓励银行向企业放贷才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说,今年以来,央行流动性投放表现出明显的“缩短放长”特征,以“MLF+降准”为主要投放方式,逆回购规模降低并向短期集中,说明结构性融资问题已成为货币政策关注的重点。

张德礼认为,暂停逆回购的意义,可能意味着央行思路已经变了,重点在于疏通,让钱从银行体系流向实体。

需求不足如何破?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少

这边厢银行资金很充足,那边厢企业却喊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出在哪里了?

这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是供给不足,二是需求不足。

供给不足,也就是银行不愿意贷款。这也能理解,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银行追着企业跑,经济下行有压力的时候,银行对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观望犹豫,这是规律。没办法,银行的逆周期特性,导致“天晴送伞,下雨收伞”。

怎么解?明明表示,预计央行将通过宏观审慎评估、多种工具和机制创新,纾解当前民企“融资难”问题。

至于企业,主要还是因为对未来经济发展预期有变化,担忧未来的盈利能力。

这个问题,单靠货币政策没有办法解决。因此,在灵活的货币政策之外,还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近日撰文指出,财政政策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传导路径短、见效快、力度较强,能有效支撑经济增长。目前我国财政政策空间充足,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积极。短期看,积极财政政策需要聚焦基础设施领域突出短板,保持有效投资力度,促进内需扩大。

(原标题:)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作者:记者 李华林    编辑:陈东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图库
杭州太子湾公园秋意
第二届加亚克中国彩
“高墙”内见闻  
第二届埃及中国投资
武林之夜•中国国际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时评
·浙江日报评论员:有错必纠,捍卫高考公正
·钱江潮评丨该得的分一分不少 不该得的分
·时政新闻眼 | 改变世界的150分钟:
·中美元首为经贸摩擦踩刹车 共赢仍须相向
·人民时评:观察中国经济的一扇新窗
·历史虚无主义也是一种价值虚无主义
·韩国高丽大学致歉被质疑:为何对“藏独”
·社评:与中国合作为什么在南太这么受欢迎
·勇当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开路先锋
·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办?三个“没有改变”
·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论学习贯彻
图片新闻

“高墙”内见闻  

这或是浙江最美的学

大草坪露天舞台演绎

刘杰携《宝贝儿》来

看!“黄金甲”皮鞋

运动场上插秧、赛龙
热门点击
·杭黄高铁时刻表正式曝光 1个半小时到黄山
·岗位年薪最高170万!杭州公布紧缺人才目录
·致敬改革开放40年 钱江新城上演新版灯光秀
·又一起下车开门撞到电瓶车的事故!大伯满脸是血...
·保安患上鼻咽癌 小区业主群下起"红包雨"
·杭州24740对夫妻离婚 什么让他们的爱走到...
·重庆大巴坠江事件再现“翻版”!乘客司机互殴致...
·一个细节每年害死很多人!这些事千万别再做了
热点专题
- 杭州“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
- 比学赶超 推进"六大行动"
-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 初心在身边 红船驶进新时代
- 建德果蔬乐园 尝遍四季时鲜
- 打造杭衢山海协作升级版
- 杭州买房摇号时代
-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动漫节
- 善城杭州
- 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